一些理论的思考 - 科学网—博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些理论的思考 - 科学网—博客

一些理论问题的思考 (有关pi 演算和Petri网) 一些理论问题的思考大纲: 有无pi 演算表达不了的Petri网。 怎样的Petri网与图灵机等价。 pi 演算与图灵机的等价性。。 一些理论问题的思考大纲: 有无pi 演算表达不了的Petri网。 怎样的Petri网与图灵机等价。 pi 演算与图灵机的等价性。。 从Aalst 的挑战谈起 随着面向服务的计算(SOC,SOA)技术和业务流程管理(BP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少学者用pi 演算和Petri网模型作为服务组合和工作流模式的严格的理论基础。 但是究竟哪个更合适更好,存在者很大的争论。 Pi calculus or Petri nets ? Wil van der Aalst 提出了7个挑战 作为力主 Petri 网一方的 Wil van der Aalst 曾在下文中向力主 Pi 演算的一方提出了7 个挑战。 van der Aalst, W.M.P.: Pi calculus versus petri nets: Let us eat ”humble pie” rather than further inflate the ”pi hype”. BPTrends (2005) Aalst 的第4个挑战 其中第4个挑战就是给出了一个具体Petri 网例子,问它是否能用 Pi 演算方便地表达。 用这个例子挑战并不成功 遗憾的是用这个例子作为挑战并不成功,它能方便地用Pi演算直接表达。 Frank Puhlmann Discussion Paper: PiHype Example v0.3 June 22, 2004 http://bpt.hpi.uni-potsdam.de/pub/Public/PiHypeExample/PiHypeExample.pdf 能否找到用Pi 演算表达不了的Petri网系统? Frank Puhlmann用Pi 演算表达了Aalst提出的例子,说明用这个例子作为挑战并不成功。 但是,他并没有回答:挑战是否就不可能成功,Pi 演算能够表达所有的Petri网系统吗?是否能找到用Pi 演算表达不了的Petri网系统? Petri 网某些子集可以用 Pi 演算表达 定理 1. 所有自由选择网系统都可以很容易地用 Pi 演算直接表达。 因为这个例子属自由选择网系统。根据我们的证明,它能方便地用 Pi 演算直接表达。 自由选择网和非自由选择网 k-选择网(k-Choice Net) 定义1 (k-选择网k-Choice Net) 称一个Petri网N =(P,T,F)是一个k-选择网,如果对于所有的p?P,当 |p?|1时,p?中所有的t满足条件 |?t|?k。其中k=1,2,3,…是自然数。 推论1自由选择网是k=1的k-选择网,即1-选择网。 2-选择网可以用 Pi 演算表达。 定理2. 任何2-选择网系统均可以用 Pi 演算表达。 李向宁,郝克刚,郭小群:k-选择网和Pi 演算的表达能力《计算机学报》 2013.6. 3-选择网系统的例子 Pi演算可否表达k2的k-选择网? 我们试图采用另外的方法,用Pi演算来表达k2的k-选择网系统,但是都不成功。 最后只证明了:用Pi演算可以表达有界的Petri网系统 。 问题:可否证明 k=2是可以用Pi演算表达的k-选择网的最高界限? Pi 演算的扩展表达Petri网 对于一般的Petri网,却很难(不能?)用Pi 演算直接表达。 能否用Pi 演算的扩展表达Petri网系统? 于是,我们提出了一种对Pi 演算的扩展,称为Pi+ 演算,并证明它可用于表达一般的Petri网系统。 引入Pi+演算的原由 一般的Petri网不能用原有的Pi演算直接表达,是由于Petri网的转移可以有多个输入边,从而允许多个流程的同步。可是原有的Pi演算一次只允许一个发送进程和一个接收进程进行通信,所以只允许两个进程的同步。 这可以说是原有的Pi演算的不足,也正是我们引入Pi+演算,扩充成多原语同步通信机制的原由。 这样的扩展非常简单和自然 pi+ 演算是在传统的pi 演算的基础上,增加多原语同步通信机制 。 pi 演算中 y?P | x (z)?R → P | R [y/z] 我们称 y为发送原语(send primitive), x (z)为接收原语(receive primitive), x是通道名,y是沿通道发送的数据,z是接收变量。 单对原语同步通信机制 u?P | v? Q | x (z)?y (w)?R | y (z)? S → P | v? Q | y (w)? R[u/z] | y (z)? S

文档评论(0)

yanpi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