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传播模型已经有很多种类例如
“现闻+新闻模型”:对突发事件报道新模式的一种表述
黄佶(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200241)
摘要:手机和微博(及微信)的普及使突发事件的报道和有关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不仅能够做到实时报道,而且还在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形成了强烈而广泛的互动。笔者将这种新的报道模式称为“现闻”,其对应的英语词汇是“nows”。“现闻”报道的特点是“实时多源,源宿互动”。但“现闻”不会取代“新闻”,而是新闻的向前延伸,为专业新闻记者及时获取信息、了解大众态度创造了条件。笔者以Westley-Maclean模型为基础,为突发事件报道的新模式建立了模型:“现闻+新闻传播模型”(Nows+News Communication Model);本文还回顾了“现闻”概念的提出和演化过程,介绍了笔者对未来“现闻”报道方式可能的发展的想象。
关键词:新闻,现闻,news,nows,突发事件报道,手机,微博
中国已经进入“手机+微博”时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1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截至2011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3.6部,3G网络渗透率达到13.0%,手机上网用户占到网民总数的69.4%。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6月底,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手机上网比例增长至72.2%,超越台式电脑成为中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经过半,用户数达2.74亿,微博在手机端的增长幅度明显,用户数量由2011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到24.2%。 近年来微信也在迅猛发展,其语音功能大大丰富了人际传播的方式。
手机作为可移动电子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输入文字信息、拍摄照片和视频录像,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或Wifi无线网络,将这些内容传送给他人。微博(包括近年开始流行的微信,下同)则把使用者连接起来,一个人发布的微博内容,经过关注者(好友或“粉丝”)、关注者的关注者等的多级传播,会在极短时间内被大量人群所获得和阅读。因此,手机和微博的普及使突发事件的报道和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张鸣说:“事实上,在微博时代,任何一个带手机的人,都可能成为即时报道的‘记者’,把事件真相公布出去。”
在“手机+微博”这一组合中,二者缺一不可。手机作为硬件,微博作为软件(一种应用技术),相辅相成。如果只有微博而没有手机,则无法在突发事件现场立即进行文字或图像的记录并上传至网络,时效性将显著降低;如果只有手机而没有微博,则信息传播的范围将非常有限,接受信息者也不便加以评论并转发,对突发事件报道的影响力也会非常有限。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平板电脑的逐渐普及,它也正在成为普通人报道突发事件的重要工具。
大量实践表明:“现场目击者实时报道突发事件,微博关注者大量转发并评论,传统新闻媒介记者跟进采访并报道,传统新闻媒介正式发表”,已经成为突发事件报道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对手机+微博报道突发事件这一新现象及相关问题,新闻界和学术界已经有不少描述和讨论,例如研究新闻记者把网上内容和Twitter(推特,最早的一种微博)等社交媒介作为信息来源的情况,指出微博成为新闻报道的新工具、中国进入“全民记者”时代,讨论微博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冲击、微博用于新闻传播时的优势和价值、突发事件中平民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录像对传统新闻理念的影响、不同微博主体在进行新闻传播时的异同之处、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等等。
本文试图超越对现象的描述,对这种新模式的内在特征进行归纳,梳理其和传统新闻报道方式的差异和关系。笔者将这种新的报道模式称为“现闻”,其对应的英语词汇是“nows”,并建立了描述现闻传播过程的模型,讨论了“现闻”和“新闻”之间的关系,回顾了“现闻”概念演化的过程,并想象了未来“现闻”报道可能的具体方式。
一,突发事件报道及有关信息的传播模型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建立“模型”可以把事物或过程最主要的特征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下面将以Westley和Maclean二人建立的Westley-Maclean大众传播模型为基础,为“现闻”传播过程建立模型。
1,信息传播的Westley-Maclean模型(图1)
Bruce H. Westley和Malcolm S. MacLean, Jr.二人于1955年提出了四种传播模型,以描述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过程。其中第四种模型描述了大众传播过程,被学界称为Westley-Maclean模型,如图1所示。
图1,Westley-Maclean大众传播模型(此图是原作者1955年论文中的插图)。
在Westl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民版劳动教育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ppt
-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一单-快乐学习-单元梳理-部编版(共28张PPT).pptx VIP
- 蛋白质工程蛋白质设计课件.ppt VIP
- Haier海尔洗衣机XQB100-M21JDB使用说明书手册参数图解图示pdf电子版下载.pdf VIP
- 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PDCA.pptx VIP
- 2025年建设应急避难广场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扬中锂电铜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注射用环磷腺苷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2025年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3.docx
- 2022年江苏省安全员C1证(机械安全员)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