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练习(06.1.10)
吉林省语文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0分)
1、八百里分麾下炙, 。(《破阵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
3、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月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咏月的佳句,其中□□□□□□□,□□□□□□这两句运用奇特想象侧面咏月的名句,更是被后人大加称颂。
4、《小石潭记》中既侧面突出了潭水清澈又表现了游鱼活泼的句子是:
, 。
5、《陋室铭》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来表达对陋室环境喜爱之情的句子是: , 。
6、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你熟悉的两句 :
, 。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甲)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15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7、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时期的文学家。(1分)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濯清涟而不妖( )
③亭亭净植( ) ④不可亵玩焉( )
9、请就选文第一自然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4分)
10、开篇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分)
1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乙)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5分)
上①尝从容与信②言诸将能,各有差③。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所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擒也。”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
上:皇帝,皇上。这里指汉高祖刘邦。②信:韩信。③差:差别,高下。
13、①上尝从容( )②而善将将( )
14、韩信说刘邦“不过能将十万”,那么刘邦是何以打败项羽,赢得天下的?文中哪句话暗含了此意?(2分)
15、司马迁不愧为语言大师,在这短短的对话中两人的性格尽显,“从容”中蕴含着“剑拔弩张之杀机”,请你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分析一下这“剑拔弩张之杀机”是如何体现出来的?(3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化人生
王兆胜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是说,人们都要面对着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呢?比如有的人忧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
天上的月亮每月也不过有几日之圆,天空和大地也不是总充满白昼而没有黑暗,一年四季除了春夏也还有严寒的冬天……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它的派生物——人生,也是一样。理解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天地人生的根本的悲剧性,理解了这个世界与人生的先验“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承受苦难”是有几分道理的。如果有了一颗正确对待人生“缺憾”的心灵,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将是轻松与快乐的。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一生辛苦,却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生活幸福;而有的人一生虽锦衣玉食,清闲无事,甚至过着寄生的生活,但他们却身心疲累,一脸愁容。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心”累与否。同样,一个人一生是否快乐、幸福,有时主要不是取决于外在的劳累和不顺,而是主要看他能否有一颗快乐的心,一颗“诗”心。如果能用一颗审美的心灵看取这个个世界,那么他的人生将总会如枝头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