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文化工作总结及下阶段工作打算.
2011年文化工作总结及下阶段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我县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工作思路,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有力的促进了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主要工作
(一)文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总投资279.3万元的碧玉、鸡川、新景等9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0万元,9月底竣工交付使用。新建的48家“农家书屋”目前完成了选址、管理人员选派、图书派送等工作,现已正常运转。完成了秦嘉徐淑公园的碑林设计和楹联、诗词征集工作,参与论证南屏山纪念宫的筹建工作,配合实施通渭文化苑的项目建设工作。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发[2011]5号)精神,制定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的实施方案,我县成立了通渭县美术馆,县图书馆将自学室和报刊阅览室进行了合并,增设了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美术资料阅览室,内藏美术资料4000余册,购置新书300余册,每个服务窗口配置了IC卡读写器,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已进入调试试用阶段,保证在九月底前正常使用。县文化馆装修和设置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舞蹈排练室、独立学习室、娱乐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场地;建立健全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投资25万元进行通渭民间民俗文化展厅的装修和布展工作。为免费开放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县文化馆争取到通渭小曲戏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资金40万元,列项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30万元,已报国家财政部。县博物馆完成了我县境内战国秦长城保护维修工程前期调查工作。县书画院配合平襄镇组织实施了宋堡村扶贫书画产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组织开展了五期通渭农民工笔画、写意装饰画流水线生产培训,培训农民画工500名,协调有关影视制作单位专业人员拍摄、录制了《书香通渭》电视专题片,完成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画类)”的重新申报工作,坚持“立足通渭,面向全国”的宗旨,积极筹措经费,组织人员编写《通渭书画》季刊杂志,组织院内同志完成了两本《红色南梁》陇东革命故事连环画丛书分册的编绘工作,已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二)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
组织开展了以城区灯展、社火调演、焰火晚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全县春节文化活动,举办了迎春联谊文艺晚会、全县迎春团拜会,“七一”建党前夕,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通渭县大型文艺晚会。认真组织实施全省“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 县秦剧团送戏下乡演出10场(次),商业性演出122场(次),观众达25万人(次)。县书画院承办了承办通渭县庆祝建党90周年“地税杯”廉政书画作品展览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通渭县老干部书画作品展,“七一”建党前夕,组织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通渭书画精品展,组织了200多名农民书画作者参加了甘肃省“农民画家画农民”中国画作品展,我县入选33件,入选率占全省四分之一,姜效忠、景富忠分获二、三等奖,开展了送书画下乡活动,为群众义写书画作品300余幅,联合县电视台通过《书坛画苑》栏目对县内重点书画作者作专题宣传,共9人18余次。
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义写书画900余件、春联1000余幅,共接待省市领导、书画考察团和参观展览活动15次,组织笔会11次,赠送书画作品300余幅。
(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新突破
今年,“通渭皮影戏”、“通渭木雕”、“通渭砖雕”已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渭小曲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深入常河、义岗、李店、马营等乡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案卷65宗、摄录音像资料320余片,撰写保护理论实践文章24篇。征集皮影、剪纸、陶塑、草编、劳动工具等5类30多件。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培训90场次。组建成立了通渭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和通渭县古典建筑艺术协会两个组织,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
县博物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在县文化广场举行“一法一例”宣传活动,散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制作彩色宣传展板36块,悬挂张贴宣传标语20多条。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对全县文物点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贮备了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一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二是通渭文化名人历史资源开发利用。三是通渭具有“千堡之乡”之称,战国秦长城横穿全境,境内大小、形状各异的古堡之多,成为通渭独特的景观。
(四)全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进一步加强了以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