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辛亥革命博物馆建筑设计 构思立意 石破天惊 革命闪电 历史峡谷 旗帜飘扬 自由飞翔 胜利之V 建筑外观汇聚“旗帜”、“自由”、“飞翔”“人”、“V”(胜利)、“闪电”、“历史峡谷”等造型元素交相呼应,塑造出步移景异的视觉盛宴。总之,建筑造型体现了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一种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北广场的主入口两边的墙面如同自由的旗帜引领觉醒的民众冲破封建专制的桎梏。中间的折面造型象征着历史的峡谷,地面的折行天窗则象征则划破黑夜的革命闪电。 南面广场高高翘起的部分形成“人”字的造型,揭示了辛亥革命成功后,人民成为了历史的主人及以人为本的理念。 建筑外墙采用湖北产的红色砂岩,既暗示着革命的流血牺牲,又与红楼的建筑色彩相得益彰,在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与首义文化区和武昌老城区的整体景观相和谐。 辛亥革命的贡献 推翻封建统治 弘扬首义精神 运用建筑语言体现首义精神——建筑从整体造型上抽象地概括了辛亥革命的贡献,表达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意味。以“破土而出”的气势,体现了求新求变、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建筑空间层次民族特色 通过建筑造型的空间层次 反映辛亥革命的深远内涵 远景——建筑形体犹如象征胜利的旗帜 ,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冲击,营造庄严肃穆的纪念氛围。 中景——粗糙的表面肌理,塑造出建筑的沧桑感和雕塑感。 近景——建筑缓坡以黑色为基调,以浮雕、石刻为细节表达,增强建筑的表现层次,创造出步移景异的观感效果。 弘扬首义精神 体现民族特色 运用现代建筑语言体现首义精神和民族特色 将各种辛亥首义历史片段进行抽象提炼,形成抽象元素,再以现代艺术手法结合传统石刻、浮雕的形式反映在建筑上,增强建筑的细节表现,既充分体现首义精神,又表达了民族传统文化。 体现民族特色 高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祈福迎祥的文化象征,在传统纪念性建筑中广泛应用,是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精髓与体现。 运用现代建筑语言体现民族特色 楚人喜高台重檐、喜空灵、喜夸张。“崇高台,重空灵,喜装饰,善施色” 即可视为楚地建筑的原型特征。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喜庆、吉祥的寓意。红、黑两色更是楚文化中“漆器”的两种主要色调。 鸟瞰效果图 广场人视效果图 北入口透视图 北入口透视图 南入口透视图 南入口透视图 大厅透视 观景廊透视 二层共享空间透视 大厅透视 * 辛亥革命博物馆及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 2009.5.22 一、项目背景及周边资源解读 区域位置 城市内环线 武昌首义板块 该项目位于武昌首义板块内,紧邻城市内环线。 区域位置 用地范围在辛亥革命博物馆用地以南,是武昌旧城范围的几何中心位置,用地规模约14.6公顷,是沿轴线南北向延伸的狭长地块。 按照《首义文化区规划设计方案》,辛亥革命博物馆与首义南轴线规划用地位于文化区首义板块内,为区域城市轴线“首义人文主轴线”的中心。 区域位置 上位规划 武昌古城规划结构图 项目背景 武昌是一座“依山傍水、开势明远”的古城,是区域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 1911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这次革命,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周边资源概况 武昌旧城作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了众多的自然、人文遗迹。在居于旧城中心地段的首义文化园及其周边地区,除辛亥首义遗迹外,还荟萃了蛇山、黄鹤楼等著名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武昌旧城 二、首义南轴线规划 基于对该项目区域位置、项目背景和周边资源的解读,首义南轴线城市设计以体现辛亥首义的革命精神为重点,以纪念空间的塑造为手段,沿袭了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式空间布局,采用“一心、一轴、三区”的规划结构,并建立了博物馆与周边历史景点的衔接。 充分依托首义文化区周边相对集中的首义历史遗迹和纪念物,深入挖掘首义文化内涵,突出展现武昌首义的历史必然性,强化首义文化区的纪念功能。 空间布局 ——突出首义轴线的纪念性 红楼 十八星广场 烈士祠 工程营 起义门 楚望台军械库 规划注重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建立博物馆与周边历史景点的空间衔接。按照“纪念性轴线与多功能城市街区相结合”的理念,充分考虑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的场所和氛围要求,创造标志性的纪念场所,进一步强化首义纪念中轴线,打造首义核心纪念区。 空间布局 ——突出首义轴线的历史人文性 仪式空间 纪念空间 休闲空间 首义南轴线中轴对称布局,空间序列自北向南依次为蛇山、红楼、首义文化园、景观水池、纪念广场及纪念碑、博物馆(新馆)、纪念公园、紫阳湖。充分利用蛇山、紫阳湖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步恢复山水景观的自然生态特征。同时,打开视线通廊,实现绿化景观向城区渗透,形成了 “轴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