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盐类的生态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解盐类的生态作用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 第四章 溶解盐类的生态作用 概述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因此天然水或多或少总是溶解有各种盐类、气体、有机质等。地球上不同水体的含盐量差别很大,大洋的盐度平均为35,内陆水则在0.01~347之间。海水中的主要离子是钠和氯,镁、硫酸根,钙也有相当数量。内陆水的主要离子包括钙、镁、钾、钠、碳酸根、碳酸氢根、氯、硫酸根8种;这些主要离子的量决定着水的盐度。此外天然水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几乎地球上已发现的元素在水中都能见到。无论是水的总含盐量或离子成分,对水生生物的生活和分布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水体的化学分类 1000克水中溶解盐类的克数称盐度,以盐类的克数表示,按照测定方法的不同,有时也可用离子总量或矿化度(g/L或mg/L)等来表示。根据国际湖沼学会1958年的方案,天然水体按盐度可划分为淡水(<0.5)、混盐水(0.5~30),真盐水(30~40)和超盐水(≥40),其中混盐水又可分为寡盐水(0.5~5)、中盐水(5~18)和多盐水(18~30)。 我国水文部门通常按阿列金分类法分为淡水(矿化度<1 g/L),咸水(1~35 g/L)和盐水(>35 g/L)。 Beadle(1959)将内陆水划分为淡水(<3),低盐水(3~20),中盐水(20~50)和高盐水(>50),在淡水中又划分出亚盐水(0.5~3.0)。 以上分类体系中淡水的盐度上限在0.5到3.0之间。以1作为界限的依据是水开始有咸味,但这因人的味觉而有差异。以3为界限的依据是在这个界限以内生物区系与淡水没有明显差别。 阿列金分类法 天然水又可按主要离子成分来划分,国内常用阿列金分类法,根据优势阴离子划分为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三个类型,再根据每一型中优势阳离子划分为钙、镁和钠三个组。 Hammer分类法 鉴于各类型中常出现优势离子混杂的过渡性情况,Hammer(1986)提出按含量超过阴离子总量25%的二种阴离子再分为8个亚型,如碳酸盐—氯化物型、氯化物—硫酸盐型等等;同理可按一种或二种阳离子进一步划分,如NaClSO4、MgNaSO4Cl等等。 淡水水体生物的种数有随盐度而增加的趋势。在缺盐水体中,生物种数极为贫乏。过低的盐度有时阻碍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生存,但对藻类的影响较少。这里的主要种类属于所谓嫌盐种,如某些硅藻、鼓藻和单肢蚤等。盐度0.2~0.5已适于大多数淡水生物的生活,可以满足各种藻类和高等植物对盐类的需要,有些半咸水的残遗动物也可以在这里生存。 混盐水体包括河口和大多数内陆咸水湖,有些习惯上称为淡水的水体(盐度为0.5~1)也属此类。混盐水生物区系由淡水种、海洋种和半咸水特有种组成。总的说来,种数较海洋和淡水都少得多,在盐度5~8之间生物种数最少。这是一个过度的盐度区,其中渗透压和离子成分同时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混盐水体生物种类虽然贫乏,但是个体的数量不一定很少。相反已适应这特殊盐类条件的种类却可能大量地发展起来。 海洋水体以生物界的多样性为特征,许多门、纲、目的种类仅分布于海洋。海洋动物的种数也是和盐度相联系的,通常盐度的降低和变动伴随着物种数目的减少。这是因为海洋动物区系以狭盐性种类为主,它们不能适应盐度的较大变化。如地中海(S=38)、黑海(17)和亚速海(11)的海洋动物种数分别为3970、1110和212。甲壳类分别为1174、290和58;鱼类549、121和84。 与海洋相反,超盐水体生物种数则随盐度的增高而减少,盐度超过100时通常只剩下极少数特殊种类,如德国维斯法里区咸水湖群中生物种数:盐度30以下有64种,30~100时有38种,100~160时有12种,160~200时仅1种。 二、水生生物的水—盐代谢和渗透压调节 水生生物的水—盐代谢方式与陆生动物不同,经常存在着与外环境间的渗透关系。因为水生生物居于水中,其体表在某种程度上可透过各种物质,当体液与外液浓度不同时,就可能因脱水或充水以及各种离子的浓度和比值的变化,而致破坏体内的平衡。因为,有机体为了执行正常的生理机能,身体化学组成的稳定性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因此,在进化过程中,水生生物形成了一系列保持水—盐代谢稳定性的适应。首先是保证渗透压的稳定,也就是说能够防止体内过分的脱水或充水以及化学组成的变化。这时细胞不仅要保存大量离子不被外液冲淡,还要按照生理需要有选择地调节各种离子的浓度。 单细胞生物的体液仅含胞内液,而多细胞生物的体液基本上有胞内液和胞外液两类,胞外液包括血管系统,体腔和间隙内液,胞内液可能与胞外液十分类似,也可能明显地不同。胞内液的化学组成在同一种动物的不同组织中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在水盐代谢体系上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异,前者渗透关系只在外环境和细胞之间的界面上进行,后者除此之外还在细胞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