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方法来指导地学教学-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PDF

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方法来指导地学教学-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方法来指导地学教学-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

地球系统科学教学体系建设商榷 © © © 戴永久 、李晓兵 、史培军 陆则慰、陈泮勤、林海 ……等 © 北京师范大学 2007.01.21 一、地球系统科学教学体系建设 的必要性? • 温饱社会 对地球科学需求不广,只涉及少 数几个行业等; • 小康社会 对资源与能源需求大增,人们开 始关心周围环境,社会有能力着 手减灾、防灾,地球科学的社会 功能扩大。 地学教育已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 重要部分,我们需要: • 建立地球科学初等教育体系,让 资源意识、环境意识、防灾减灾 意识和地球系统科学意识深入人 心。 • 建立地球科学高等教育体系,为 地球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服务。 • 当代的地球科学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理论基础。 • 大气、海洋、地质地理等地球科学,是 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的学科。 • 目的是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方 法。 汪品先的一段话: •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从英国到澳洲,从长江 到易北河,采集了各种河口的现代有孔虫,想 作全球比较,才明白:这里并没有重要的科学 问题。 • 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用的还是有孔虫,探索 的却是洋流改道、气候转型、地球韵律、碳库 改组的古海洋学问题,逐步进入了追踪“地球 系统”的演变和机理研究。 二、地球系统科学知识体系结 构? 知识体系结构: • 研究: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全球环 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 性计划(DIVERSITAS ) • 观测: 规范观测体系的地球系统观测 • 决策: 政策选择和综合评估 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重要要素: • 子系统:大气圈、生物圈、冰冻圈、水圈、 固体地球、以及近地空间环境; • 这些子系统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相 互作用和演变,包括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 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 • 自然灾害和自然资源; • 科学认识论及其历史发展过程; …… 三、教材体系建设?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冰冻圈 岩石圈 人 地球系统观测技术与方法 地球系统模拟技术与方法 1. How to Build a Habitable Planet 2. Earth System 3. Biogeochemistry 4. Earth System Modelling 5.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6. Economy and Public Policy …… 从地理学教学所开设的课程来看: 地理学[大气、水文、海洋、地质…] 地理学综合 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可以认为是: 只需要对传统地理学课程进行深化和 延伸 四、教学方法论的改革? • 培养学生执着的科学精神 • 综合集成分析研究能力,即“地理综合” : √ 气象学、土壤学、生态学、水文学、地质与 地貌学; √ 人文、社会、经济、政治地理; √ 遥感与GIS。 • 科学实践能力 • 与他人的协作能力。 主动学习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