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杀菌剂开发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杀菌剂开发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提纲 作物病害发生动态 化学防治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 杀菌剂主要种类、作用方式及品种 杀菌剂使用技术 评价药效应注意问题 施用方法 混合用药 交替用药 抗药性发生及对策 如何判断抗药性 抗药性风险 抗药性发生 抗药性治理对策 杀菌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杀菌剂应用现状 杀菌剂开发应用发展趋势 一、作物病害发生动态 作物种类多—蔬菜、大田作物、果树、经济作物。区域性。 作物栽培模式多样化—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有些周年循环栽培。 生长环境复杂多变,气候变暖,给病原菌的滋生繁殖和病害发生流行提供有利条件。 气候变暖及栽培制度的改变—一些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有些病害分布向北移动。例如,北方麦区逐渐推行秸秆还田的免耕技术,导致病残体遗留田间,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发生加重。 小麦赤霉病由原来的主要发生地长江及黄淮流域向河北省蔓延。 小麦缺乏抗原、品种单一—白粉病、条锈病有爆发风险。 稻瘟病及稻曲病仍然是南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 玉米茎基腐病、弯孢霉叶斑病、粗缩病在北方玉米产区严重发生。 黄萎病、枯萎病仍然是棉花上的主要病害。 苹果褐斑病由原来的主要分布地陕西向河北、山东等主产区发展。 苹果腐烂病在老果园普遍发生。 蔬菜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普及导致棚室内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叶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炭疽病严重发生。番茄曲叶黄化病毒病流行,损失严重。 保护地栽培带来倒茬困难及普遍的重茬现象,作物根结线虫病、根腐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趋于严重。 防控病害。 增产、优质、增收。 确保粮食安全、果蔬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一些重大病害的区域性的爆发和流行,保护地栽培蔬菜上一些气传性病害常年发生均离不开化学防治。 滥混滥用现象普遍; 抗药性导致杀菌剂残留增加及病害再猖獗; 过度依赖用药; 药害; 杀菌剂创制成本的增加和创制周期的延长。 化学防治还面临着理念创新、应用技术提高的问题。 三、杀菌剂主要种类、作用方式及品种 非内吸性杀菌剂:也叫保护剂或接触性杀菌剂,没有内吸传导性、通过抑制孢子萌发而起作用、只能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预防发病,广谱,防病效果较低,田间用量较大,对病原菌作用位点较多而使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使用间隔期一般为7~10天。 铜制剂(碱式硫酸铜、碱式氯化铜、氢氧化铜、络氨铜(、琥胶肥酸铜、噻菌铜(龙克菌)、喹啉铜、混合氨基酸铜、氧化亚铜、腐植酸铜。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代森锰锌、代森铵、福美双、丙森锌、代森联、炭疽福美) 取代苯类(百菌清、五氯硝基苯) 硫磺、氟啶胺 、咯菌腈、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异菌脲、乙烯菌核利 、嘧霉胺 、?噁唑菌酮 、氰霜唑、甲基立枯磷 、井冈霉素 局部内吸性杀菌剂(跨层传导、渗透):霜脲氰、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霜霉威 、硅噻菌胺、苯酰菌胺 。 内吸性杀菌剂: 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噻菌灵、苯菌灵、丙硫多菌灵 甲霜灵、噁霜灵、精甲霜灵 腐霉利、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SBI’s) 嘧菌环胺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strobilurin) 异丙菌胺 乙霉威 三环唑 萎锈灵 、氟酰胺 、灭锈胺 、烟酰胺 、氟吡菌胺、 稻瘟净 、异稻瘟净 、稻瘟灵 、三乙膦酸铝 烯丙苯噻唑 、 噁霉灵 噻枯唑 链霉素 、多抗霉素 、春雷霉素 常用单剂(1) 常用单剂(2) 常用单剂(3) 常用混剂(1) 常用混剂(2) 四、杀菌剂使用技术 对症下药; 选用高效、低毒或环境友好型农药; 选用正规厂家或企业的产品; 禁止滥混滥用; 按照推荐浓度和方法施药; 掌握好施药时机; 避免过多频繁施药; 注意安全间隔期; 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 根据药剂作用方式合理用药。 (一)评价药效应注意问题 1、影响杀菌剂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的因素 杀菌剂的毒力; 施药环境条件及施药方法; 病原菌对杀菌剂产生抗性。 2、评价药效应注意问题 供试作物:主栽品种 供试药剂:以常规药剂为对照 浓度的设置:试验药剂设置3个浓度,对照药剂设置推荐浓度 小区排列方法:简单对比法、随机区组排列法。 施药方法:喷雾、种子包衣、灌根、喷粉、烟熏。每亩施药液量;施药时机;间隔期 病情调查:调查次数,5点取样;病级划分;病情指数;发病率。 防治效果计算:以病情指数或病果率划分。 结果评价:是否有效?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是否显著性差异?对靶标植物是否安全? 确定施药技术(浓度、施药间隔期和施药次数)。 记录降雨、浇水、温度变化、时间等 (二)杀菌剂施用方式 喷雾:防治作物地上部分的病害。 烟熏:在温室大棚 ,降低空气湿度。例如百菌清、速克灵、嘧霉胺的烟剂等。 种子拌药或包衣:土传病害、种传病害或系统性侵染病害。将种子与杀菌剂(如满适金、适乐时、多菌灵、敌克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