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旧小区望眼欲穿寻管家.PDF
●2017 7 6
年 月 日 星期四
●责编:张 英 视觉设计:彭晓光 深读 3
早在上世纪 年代末,中山就开始出现商品房,逐步走入小
80
区化的城市架构,最早一批小区多采用开放式管理。时隔 年,这批逐渐步入
30
老年的小区开始出现停车位不足、管理缺失、设备维护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引入物业公
司成为了这些老小区不少业主们的新需求。
上周,西区江畔新村业主李东(化名)给本报打来电话,称所在的老小区想要引入物业,然而辗转数月, 目前
几乎陷入了“死胡同”。一个简单的供求买卖,缘何障碍重重?记者进行了调查。
●中山开放式管理小区 “老”了 ,需要物业公司规范管理
●收费问题成为旧小区找不到合适物业公司的 “拦路虎”
因为没有物管,到 号独栋住宅
31
的车随意停放,阻碍交通。 梁东麒 摄 旧小区望眼欲穿寻“管家”
文 本报记者 梁东麒 实习生 林子钰
/
图本报记者 赵学民
/
■事件 老小区迫切需要“管家”
李东所在的江畔新村 ,位于西区 治安问题 ,小偷小摸开始 出现 ,时不
岐江边的核心位置 , 周边商铺林立 , 时就有居民发现小区丢失了东西 。西
商业气息浓厚 。 区公安部门当时就决定对这个开放
这个建于 1988 年的小区 , 共有 式的小区进行 围闭。 在财政支持下 ,
31 栋居民楼 ,容纳了近 1000 户居民 。 江畔新村最外围筑起 了铁栅栏 ,这个
受 上 世纪 80 年 代末 建筑 风 格的 影 老小区第一次有了整体的保护 。
响 , 小区建设之初采用开放式结构 , 然而这样的保护 ,并不能满足居
31 座楼房组成的建筑群外并未设置 民们的需求 。到今年年初 ,李东就发
任何阻隔 ,可谓四通八达 ,行人穿行 现 ,铁栅栏仅仅只能阻挡行人的随意
无阻。 通行 , 却无法阻拦外来车辆的进入 ,
“这样的结构 ,在 当年外来人稀 甚至一些外来商贩也开始肆无忌惮
少的情况下并不存在问题 ,后来却渐 地在小区内游荡 ,以及小区老化后慢
渐成了隐患。” 李东带着记者在江畔 慢出现的外墙脱落 、化粪池清理等问
新村内行走 , 指着小区现有的铁栅 题 ,都需要有人来规范管理 。 像莲峰新村这样的开放式旧小区,是否也一样存在需要物业管理的问题呢?
栏 ,介绍起了小区演变的过程 。 “小区需要物业管理 。”李东说 ,
2006 年 , 西区外来人日益增多 , 从那一刻起 ,他就感觉到物业对于老
江畔新村的开放式结构开始衍生出 小区的重要性。
■困扰 价格最终阻碍物管进驻
想要为小区引入新物业 ,这一愿 区居委会 ,居委会党委书记梁少华热 ■物管 稳定的收益是进驻的前提
望是美好的 ,现实却不是那么丰满 。 情地接待了记者 ,并邀请社 区老工作
要为江畔新村引入新物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