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在水处理中脱氮应用现状分析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zeolite to nitrogen removal in water treatment.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沸石在水处理中脱氮应用现状分析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zeolite to nitrogen removal in water treatment
能源研究与信息
and No.12009
第25卷第1期 ResearchInformation Vol,25
Energy
文章编号:1008—8857(2009)01-0005-06
沸石在水处理中脱氮应用现状分析
粪小车i,杨浩明·,王瑞璞2
(1.上海宏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0231;2.上海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上海200093)
情要:沸石是一种天然、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环境友好型材料,采用沸石处理水有许多其
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利用沸石的吸附与离子交换性质去除污染物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
便、高效快速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倍受人们关注。首先分析了天然沸石在水处理中的脱
氮应用情况,然后针对天然沸石存在的问题,对目前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提
出生物再生改性沸石,可较好地解决沸石脱氮在水处理工程中推广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沸石;水处理;改性:再生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沸石在我国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非金属矿物材料之一。沸石
的结构决定它本身具有独特的吸附性、催化性、离子交换性、离子的选择性、耐酸性、热稳定
性、多成分性,以及很高的生物活性和抗毒性等。沸石内部有许多大小比较均匀的孔道和通道,
孔容积有时可达沸石体积的50%以上,具有较好的吸附和离子交换性能。利用沸石吸附和离
子交换性能脱除废水中的氨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但
是作为一种吸附材料,在水处理过程中沸石达到吸附饱和后的再生,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
题。因此,本文就沸石在水处理中脱氮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这对解决我国日益严峻
的水环境污染及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天然沸石在水处理中脱氮应用
沸石是天然硅铝酸盐矿物的名称,是具有(四面体)骨架结构的铝硅酸盐,其骨架中的每
~个氧原子都为相邻的两个四面体所共用。这种结构形成了可为阳离子和水分子所占据的大孔
穴。这些阳离子和水分子有较大的移动性,可以进行阳离子交换和可逆的脱水。其理想的化学
组成为【ll
Mz,xO·A1203·nSi02·mH20
式中,M分别为一价和二价金属(通常为钠、钾、钙、锶、钡等),x。为金属M的价态;^为
沸石的硅铝比:m为水分子数。
收稿日期:2008-i2-25
作者简介:龚小平(1957一),男(汉),工程师,gongxp.cool@163.com。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8231200600)
万方数据
6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9年第25卷
由于天然沸石的产地、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比例不尽相同,最终导致天然沸石脱氮的性
能也不尽相同。沸石对于氨氮的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效果较好,但对于硝酸盐氮的作用小显著。
因此,沸石对于总氮的去除也主要是通过降低氨氮的含量,从而降低总氮的含量。
对比山东、河南、浙江、河北四地的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容量,由大Nd,依次是:浙江
河北河南山东f2】。其中,产于浙江缙云的天然斜发沸石粒径为2~3.2mm,对氨氮吸附最
二者占交换总量的96%以上”J。
目前沸石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大多数都是针对微污染河道水、景观水、二沉池出水等含氮
量不高的水体,目的在于脱氮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趋势。从应用方式上分,有以下三种方式。
(1)作为滤料和填料
这是目前最为广泛和成熟的沸石应用方式。在传统方法中,往往污水经过生化后采用石
英砂等材料进行过滤。很多研究利用沸石过滤柱取代石英砂,不仪具有石英砂过滤上除浊度的
功能,而且可以高效除氮。
方升华【4】对比研究了砾石、砂子和沸石在不同氮磷水平下对氮的强化吸附性能,并对其吸
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氮的饱和吸附能力依次为沸石砾石砂子。沸
石对氨氮、悬浮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石英砂,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石英砂基本相同,且水
头损失小,运行周期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厚板轧后冷却过程在线温度模型 On-line model of temperature field for plate during accelerated cooling process.pdf
- 中压受热通道密度波不稳定性研究 Study on Density Wave Instability in a Medium-pressure Heated Channel.pdf
- 中国1990~2007年节能因素分解分析 Factor Analysis on 1990-2007 Energy Conservation in China.pdf
- 中厚板卷材厂回火热处理线过程控制系统 Process Control System of Tempering Heat Treatment Line for Coil Plate Plant.pdf
- 中国——东盟电力合作前景光明.pdf
- 发动机曲轴齿轮过盈接触有限元分析研究 study 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interference contact in crankshaft gears of engine.pdf
- 发动机曲轴动态响应分析技术研究 analysis of dynamic response of engine crankshaft.pdf
-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的常规和非常规排放特性 regulated and non-regulate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an engine fuelled with bio-diesel.pdf
- 发动机燃用生物柴油稳态工况颗粒粒径分布 study on particulate size distribution of diesel engine fueled with biodiesel under steady conditions.pdf
- 发动机燃用天然气掺二氧化碳混合燃料的循环变动试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cycle-to-cycle variation of ngco2 blend engine.pdf
- 沸石改性粉煤灰地聚物水泥固化材料的研究 fly ash based geopolymers solidification material modified by blending with natural zeolite.pdf
- 酚醛层压材料的本构模型研究 study on constitutive model of phenolic cotton fabric material.pdf
- 芬兰推出新型8×8装甲车.pdf
- 芬兰新政策助力新市场.pdf
- 酚醛泡沫保温材料改性研究综述.pdf
- 焚烧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液的技术探讨 research of inciner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on high-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water.pdf
- 沸腾对柴油机冷却系统数值模拟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boiling on diesel engine cooling system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pdf
- 焚烧灰造粒水泥玻璃固化配方研究 formulation study on solidification of incineration ash pellets with cement glass.pdf
- 焚烧灰造粒水泥玻璃固化体抗浸出性能研究 leaching performance of cement glass solidified forms of incineration ash pellets.pdf
- 粉煤灰表面改性效果的分析与探讨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fly ash effect.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