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我们常用‘崎岖’或‘平坦’描述脚下的土地这些地表上高低起伏
單元2
我們常用「崎嶇」或「平坦」描述腳下的土地,這些地表上高低起伏的變化形態,就稱為地形。本單元除了學習描述地形的基本方法之外,我們也將認識臺灣的地形特色。
在地表上,我們可以用實際所看到的地表形態來描述地形,但是在地圖上表現地形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繪製等高線地形圖。
(一) 等高線:在地圖上將地表上高度相同的各點相連,所形成的封閉曲線。我們可以從等高線的數值,直接讀取地面的高度(圖1-2-2 )。
(二) 等高線地形圖:在地圖上每隔一定高度差繪製一條等高線並標上高度,我們可以利用等高線的分布表示地形起伏的情況,例如:等高線分布稀疏的地方是緩坡,分布密集的地方是陡坡(圖1-2-2 )。
(三) 地形剖面圖:我們可以運用等高線地形圖,繪製成地形剖面圖。從圖1-2-1的繪製步驟可知:垂直軸表示高度,水平軸表示距離,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某一條剖線與等高線的每個交點,標示相對應的高度,連成曲線,在此剖線上所顯示高低起伏的曲線,即稱為「地形剖面圖」。
(四) 其他表現地形的方法
除了等高線地形圖與地形剖面圖,其他地形表現的方法還有分層設色圖、航空影像及衛星影像等。
分層設色圖:等高線地形圖上,在每個高距之間用不同的顏色代表地形高度的差異,就成為分層設色圖(圖1-2-3 ),從圖上可以很容易判讀地表實際高度的分布。
至於航空影像(圖1-2-4 )和衛星影像(圖1-2-5 )則是在空中分別以飛航工具及人造衛星,拍攝真實的地表形態,主要功能是觀測土地利用情況,其優點是可以迅速提供地表資訊。航空與衛星影像進一步經電腦處理後,可以轉換成三度空間的立體影像圖(圖1-2-6 ),也是地形表現的一種重要方法。
臺灣島因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接觸帶上,板塊相互碰撞推擠,使得海底地層被擠出海面,形成臺灣島的雛型(圖1-2-7 )。也因為板塊作用,臺灣的火山與地震活動也極為活躍。
今日我們所見到的臺灣地形,主要是地球內部的板塊擠壓活動,加上風吹雨打等自然外力的長期作用,才逐漸雕塑出各式各樣的地形景觀,其中河川是自然外力中,改變臺灣地貌最主要的力量。
臺灣的面積雖然不大,但地表形態卻非常多樣而複雜,其中以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以及盆地等五種為主要地形(圖1-2-8 )。
從圖1-2-9中,我們可以發現臺灣島山地面積廣大,主要分布在中央偏東,地勢高峻陡峭,3,000公尺以上的高峰林立。中央山脈縱貫全島,形成本島的脊梁,其他如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及海岸山脈等,均呈平行排列、南北走向之勢。
自中央山脈向西,地勢逐漸降為比較低緩的丘陵或台地,高度多在500公尺以下;更有許多盆地散落在山地、丘陵與台地之間,如臺北盆地、臺中盆地等。在西部沿海一帶,因河流在下游地區的堆積作用盛行,形成許多平原,如嘉南平原、屏東平原等。
中央山脈東側有海岸山脈緊鄰太平洋岸,中間為一陷落的花東縱谷平原,地勢較為低平,南北均有出口對外相通。
整體而言,臺灣地形山多平原少,人口產業的分布也有所差異。臺灣西部地形以丘陵、台地、盆地及平原為主,東部地形則以山地與平原為主體。從臺灣的東西地形剖面圖(圖1-2-10 )中,也能發現臺灣在單位距離上,地形高差的變化是明顯而劇烈的。
圖1-2-10 臺灣東西地形剖面圖
閱讀等高線地形圖與地形剖面圖,可以讓我們了解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態,請先按照課文中所學的步驟,繪製圖1-2-12的地形剖面圖,再回答下列問題。
圖1-2-12 等高線地形圖與地形剖面圖
等高線圖中線條較密集的區域(如甲處)畫成剖面圖後,顯示出什麼地形特色?較稀疏的區域(如乙處)又顯示什麼地形特色?
2. 對照左圖1-2-12,請問:在你所繪製的圖中,可以找到哪種地形?
3. 參考圖中右上方的比例尺,你能根據單元1的學習內容,用「文字表示法」,寫出這張等高線地形圖的比例尺嗎?
4. 圖上的A、B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實際上大約是多少公尺?
18 主題一 認識我們的家園
單元2 臺灣的地形(一) 19
板塊作用:地球表面是由岩石組成的外殼,但其表面並不完整,而是由幾塊大小不一的板塊所組成。板塊浮在地底的軟流圈上,當其漂移時,常造成板塊之間推擠、碰撞或是分裂的現象,稱為板塊運動。因為板塊運動可在地殼上形成隆起的高大山脈,故又稱為造山運動,如臺灣的中央山脈、中國大陸西南方的喜馬拉雅山等。
圖1-2-6 淡海地區立體影像圖
圖1-2-4 淡海地區航空影像
可以觀測交通建設、住宅大樓集中等土地利用情形。
三
臺灣主要地形類別與分布
二
臺灣島的形成
台地 坡度平緩,周圍較陡的突起地形。
丘陵 地勢較低,起伏較小。
盆地 四周為山丘環繞。
山地 地勢高大陡峻,起伏大。
圖1-2-8 臺灣各地形等高線圖及剖面圖
平原 地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