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滇池鱼类关键环境内分泌干扰生物富集及毒性效用分析.doc
滇池鱼类关键环境内分泌干扰生物富集及毒性效用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简介
EDCs的内分泌干扰作用与人类的许多疾病相关,如繁殖率下降、肥胖、心脏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下降、肿瘤及神经缺陷等。此外,在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均发现了与EDCs效应直接相关的生物损害,如生殖紊乱、性器官变形、性逆转、雌性化等[3,11#39;12]。目前,EDCs在我国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健康危害问题也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0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表了题为《毒隐于江一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的水污染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重庆、武汉、马鞍山和南京四个城市的鲤鱼和餘鱼体内,均测出一定含量的壬基酷(Nonylphenol,NP)和辛基酴(Octylphenol,0P),这两种EDCs均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13]。2009年,%11等[14]报道了广东省清远地区田螺、好、鱼和水蛇等生物体中多溴联苯醚(Poly 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的污染水平,总含量在52.7-1702.0 ng/g,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生物体内该种EDCs的污染较严重,有可能影响人体神经和内分泌系统。2004年,211011等[15]从珠江三角洲水域釆集罗非鱼、鲤鱼、鲢鱼和草鱼等样品,分析检测发现鱼体中多氯联苯(Polychorinated Biphenyls,PCBs)的浓度超过USEPA的响应标准。
1.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和种类
EDCs部分来自自然释放的植物雌激素,但更多的是人为排放,如农药生产、化学工业合成、石油炼制等过程。EDCs进入环境后,主要分布于空气、水和土壤中,并通过食物链网迁移到各个角落,构成对人类和动物的巨大威胁。空气中的EDCs主要来自于焚烧垃圾、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泄漏、建筑材料和日用品的挥发等;水中的EDCs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大气中EDCs的湿沉降;土壤中的EDCs主要来自于工农业活动和人类的其它社会活动[16]。目前确定有数百种化合物属于EDCs,根据其主要分为以下3类:(1)自然化合物,如动物和人体内天然存在的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和真菌雌激素(2)合成激素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在绝经期后用于治疗的替代类固醇药物,如己稀雌酷(Diethylstilbestrol, DES)[丨8]和乙炔基雌二醇等;(3)人造化合物,如农药类(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用作绝缘油的PCBst22]、用作阻燃剂的多溴联苯(Polybrominated Biphenyls, PBBs)和PBDEs[2324]、用作树脂原料及增塑剂的双酷A和邻苯二甲酸酷类[25,26],用作表面活性剂的院基酷类化合物(Alkylphenol pounds,APs)和垃圾焚烧产生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28]等。其中,酷类EDCs在环境中的污染较严重,前期研究表明滇池水体中存在着一定的i分类EDCs污染;类固醇类EDCs的雌激素效应、生物毒性和危害最为明显,因此选择类固醇类和酴类这两种典型的EDCs作为本论文的目标化合物。
1.1.1.1类固醇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类固醇类EDCs是脂溶性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类固醇类环,即环戊焼多氧菲[29]。这类物质化学性质稳定,有很强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在生物体内富集能力强,对生态环境造成较显著的影响。类固醇类EDCs中环境危害较大、最具代表性的化合物主要包括人和动物体内天然存在的雌酮(Estrone,El );雌二醇(17v5-Estradiol, E2)、雌三醇(Estriol, E3)和人工合成的 17-a-乙块基雌二醇(17-a-ethynylestradoil, EE2),这四种物质化学结构很相似,最主要的差别是C-3、C-16和C-17位置上的基团种类和空间化学结构的不同(如图1-1)。类固醇类EDCs具有高效活性,在极低环境浓度下(1ng/L)也会对生物体产生巨大的影响,即它们进入祀细胞后,与体内激素竞争性地结合留类受体,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然后进入细胞核与DNA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改变细胞功能,扰乱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代谢。
1.1.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的影响
鱼类是水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由于水体中:EDCs的增多,已经对鱼类的生存和繁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EDCs对鱼类的影响,对于保护鱼类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EDCs对鱼类的毒性效应主要体现在生长发育、性别分化和繁殖等方面[34]。
1.1.2.1生长发育鱼类
早期发育阶段是鱼类最敏感的发育阶段之一,对外界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