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害问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版权,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病害问答(

森林病害问答(六) 松材线虫病      一、基础知识 (一)、分布危害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而导致树木迅速死亡的一种毁来性病害,该病最早于1905年在日本九州长崎发现,目前分布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中国、葡萄牙、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我国自1982年发现该病以来,病害已分布于江苏、安徽、广东、山东、浙江、香港、台湾等省(地区)的部分松材。至2000年底,该病在我国的发生面积达7.3万hm3, 累计枯死松树2000多万株,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该病已被列入我国森林病害之首。   (二)、症状   松材线虫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树迅速死亡。根据病树的死亡时间,可将该病的症状分为三种类型;1、当年枯死,多数情况下,植株感病后,于当年秋即表现全株枯死。在高温干旱时,植株从线虫侵入到枯死只需要3个月左右,从开始出现症状到死亡大约30—45天。典型病害症状的出现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1)病害初期,植株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开始减少,本质变蓝;(2)树脂停止分泌蒸腾作用减弱,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变黄,此时一般能观察到天牛或其他甲虫侵害或产卵的痕迹;(3)多数针叶变黄,植株开始萎蔫,这时可以发现甲虫的蛀屑;(4)整个树冠部针叶由黄色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当年不落。2、越年枯死:在温度较低地区,有约10%松树感病后,当年不迅速枯死,而是次年春或初夏才枯死。3、枝条枯死:在不利发病条件下,植株感病后,在1—2年时间内,并不表现全株枯死现象,一般仅为树冠上少量枝条枯死,随时间推移,枯死枝条逐渐增多直至全株。   (三)、病原:松材线虫病病原是松材线虫   1、形态描述;雌、雄虫都呈蠕虫形,虫体细长。唇区高缢缩显著,前缘圆,口针细长,基部稍增后、中食道球卵圆形,占体宽的2/3以上,瓣膜清晰。   2、近似种:在我国枯死松树或濒于死亡的松树中,发现另外两种形态学上相近的伞滑刃线虫。   3、寄主范围;松材线虫寄主种类较多,主要以松属树种为主,据报道共有50种松属树种和12种非松属树种,它们分属于松、冷杉、黄杉、落叶松、云杉、雪松等6个属中。   (四)、传播媒介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墨天牛属的昆虫,其中松墨天牛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松墨天牛成虫的线虫携带率为81.3%,平均每头携带量为16312条,最高携带量为9万多条,我国除松墨天牛外,小灰长角天牛,台湾长角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和黑翅土白蚁也可传带线虫,这4种昆虫携带率为12.5%以下,平均每头携带量仅在10.5条以下。   (五)、发病规律   松材料线虫病是松树、线虫、天牛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病害流行区不仅要具备大量易感病的寄主,虫口密度高的天牛,致病性强的松材线虫,还要有相适宜的环境条件。   天牛在春季松树开始生长后羽化,新羽化的天牛成虫飞至健康松树,取食嫩枝补充营养,而天牛体内的松材线虫耐久型4龄幼虫,通过气门离开天牛,从天牛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松枝,这是松树发病的初次侵染。线虫侵入树体后蜕变成成虫取食薄壁细胞,移动和繁殖,树脂分泌减少。天牛在衰弱和死亡的树皮内产卵,把残留在体内的松材线虫带到产卵的地方,并进入树木内部,以取食真菌为主,经过再次传播和侵染,导致线虫在日趋死亡的松树中群体量倍增,又大大增加天牛的携带量,在一个多年感病的松林中,病害侵染来源是比较丰富的,首先,留在林分中的病死木,病木砍除后一残留的伐桩与枯枝,是次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此外在林分中尚有大量外观似健康的植株冠部,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枯死枝条,都可能存在大量线虫成为侵染来源。   线虫生活史包括取食寄主植物阶段和取食真菌阶段。取食植物阶段也称为繁殖阶段,在25℃左右,4—5天即可完成1代。成虫和幼虫在形成层组织和树脂道薄壁组织细胞上取食及穿移,夏季在适宜温度下,线虫迅速繁殖移动。很快蔓延到松树全身。取食真菌阶段也称为分散阶段。这时线虫在死亡的树干内,取食真菌并进行繁殖,冬季分散型3龄幼虫比例迅速增加,进行越冬和度过不良环境条件。天牛幼虫在蛹室内越冬和次年春化蛹期间,分散型3龄幼虫不断向蛹室周围集中。当天牛即将羽化时,线虫蜕皮为耐久型4龄幼虫进入到天牛的气管中,直至天牛羽化,羽化后的天牛在其鞘翅下和呼吸道内,携带大量线虫(后胸气管中线虫量最大)飞达新的侵染点。分散阶段的3龄和4龄幼虫和繁殖阶段的同龄幼虫的形态结构不致。分散型3龄幼虫角质层增厚,体腔内含物变浓稠,尾端宽圆,无尾尖突,耐久型4龄幼虫不仅角质层增厚,而且头部呈圆丘状,口针与食道球均退化圆锥形,有明显的尾尖突,似拟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湖南伞滑刃线虫。   关于松树抗病程度,大体上是这样划分,易感树种包括日本黑松,日本赤松、硫球松、欧洲黑松等,感病树种是马尾松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