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脊竹蝗危害特性和其防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脊竹蝗危害特性和其防治

黄脊竹蝗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 (专业:农推硕士林学方向,姓名:李秀君,学号:jz200929) 摘 要:黄脊竹蝗为川南毛竹林区主要害虫,通过本文了解它的各虫期(态)危害特性,并就发生趋势预报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对其进行综合防治和维护毛竹林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黄脊竹蝗;成虫;跳蝻;危害特性 Hazard properties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of Ceracris kiangsu Tsai Abstract:Ceracris kiangsu Tsai is the main pests of kawaminami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forestry area. Through this paper understand its various insect period (state) hazard properties and give some advice on issuing some interrelated questions pest forecasting during it happens.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of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mboo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eracris kiangsu Tsai,The adult,The nymph of a locust, Hazard properties 前言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俗称竹蝗、蝗虫、蚱蜢,直翅目,蝗科,约40种,是我国南方竹子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而以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最为其所喜爱。竹蝗为历史性大害虫,当其大发生时,使大片竹林枯死,造成严重损失,在食料缺乏时,还可为害水稻及玉米等农作物。竹蝗大发生时,连绵数十里竹山一片枯黄,造成毛竹生长不良或枯死。被害死竹外表呈现紫褐色,茎内积水,纤维败坏,毫无利用价值,用以烧火都不易燃烧或火力不旺。现在中国每年仍有数万公顷毛竹林受到黄脊竹蝗危害。 1 竹蝗的生物学习性及生活史 1.1 竹蝗的年生活史 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卵于四月底五月初开始孵化,孵化期可延续到6月上旬。初孵跳蝻有群聚特性。7月下旬为成虫期羽化盛期,8月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可延续到10月初,并陆续死亡。 1.2 形态特征 1.2.1 成虫 身体主要为绿色,翅长过腹。雌虫体长31—40mm,平均33mm,翅长30—33mm。雄虫体长39—35mm,翅长24.5—25.6mm。触角雌虫长23mm,雄虫25mm。额顶突出如三角形。由额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愈大。触角末端淡黄色,前翅前缘及中域黄褐色,臀域绿色。后足腿节黄色,键有黑色斑点,两侧有“人” 1.2.2 卵 长椭圆形,梢弯曲,一端梢尖,赭黄色,有蜂巢状网纹。卵长6—8mm,宽2—2.5mm。卵块园筒形,长19—28mm,宽6.5— 1.2.3 1.2.3.1 1龄蝻:初孵化时为浅黄色,约经4小时后,即变为黄、绿、黑、褐相杂的麻色。头灰色,额顶突出如三角形。复眼深灰色。触角尖端淡黄色。后腿有浅黄色的条纹。前胸背板前端中线的两旁各有一个四方形黑斑。背板侧面,也各有一个较小的黑斑。后胸背板两侧各有一个大黑斑。体长9.8—10.9mm,平均10.2mm,触角13—14节,长4.1— 1.2.3.2 2龄蝻:体色较1龄为黄,尤以胸部背板及腹部背板中线色最黄,体长11—15mm,平均12.1mm。触角18—19节,长6.2— 1.2.3.3 3龄蝻:体色大部分黑黄。头、胸、腹背面中央黄色线更为鲜艳,沿此线两侧各有一黑色纵纹;此纹的下面又为黄色,体长14.9—18mm,平均16.4mm,触角21节,长8.3— 1.2.3.4 4龄蝻:体色与3龄楠相同,体长20—24mm,平均21.6mm,触角23节,长12— 1.2.3.5 5龄蝻:体色与4龄相同,体长20.8—30mm,平均26.3mm,触角24—25节,长15.7— 1.3 生物学特性 初孵跳蝻群集矮小嫩竹及其它禾本科杂草上取食,6月上旬3龄跳蝻全部上大竹为害,4龄至成虫交尾前食量大,为害烈,尤以5龄跳蝻为最,食量占蝻期总食量的60%。常在中午下竹避荫,下午气温下降后再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