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 主要题型 一、填空题 10%(10题×1) 传统文化常识,文化史知识 二、名词解释 15%(3题×5) 概念术语、典章制度、文化事件、思想流派 和而不同、科举制度、西学东渐、理学 三、简答题20% (3题×7) 传统文化特点、内涵、意义 中国古代科技有什么特点? 主要题型 四、简述题 20%(2题×10) 结合实例阐述传统文化内涵 为什么说书法在传统艺术中最具特色? 五、论述题 15%(1题×15) 对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现象的理解与认识 传统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六、理解题 20%(5题×4) 文化现象、经典文本理解分析 名词解释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观念之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 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 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和而不同 语出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求同存异,既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又能与他人和谐共处,而不是强求一致,貌合神离。和而不同的理念对于正确处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仍具有进步意义。 理学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理学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及元、明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理学以儒学为主干,融佛道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理学成为后期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造成了伦理异化。 科举制度 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因分科取士,故名科举。始于隋朝,清末废除,存在了1300多年,一直 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儒、墨、道、名、法、阴阳等学派为“救时之弊”,对宇宙、社会、人生等的领域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繁荣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 西学东渐 明清之际西方文化逐渐输入中国的现象。东来传教的耶稣会士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中国通过西方科技文化,扩大了视野,增长了对世界文化的认识。 理解题 自然山水观 孔孟名言、庄子寓言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疆域基础的奠定 14 行省制度的确立 15 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 17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移民 17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重农固本 27 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 27 胡服骑射 28 中国农耕经济的多种成分 29 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 34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 43 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44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第四节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第六节 隋唐:隆盛时代 第七节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第八节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会 第九节 明清:沉暮与开新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原始物质文化:元谋人57北京人58 原始观念文化: 原始宗教的主要形态及其意义 59 原始艺术的主要形式:陶塑、陶绘、雕刻、岩画 60 原始社会组织 三王五帝及主要意义 60 远古神话 上古文化分布 三大文化集团及其代表 61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殷商神本文化 商代文明的标志 62 周人的文化维新 制礼作乐的具体内容 63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百家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儒家65、儒道对立与互通 66 华夏族的最终形成 区域文化 第四节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宏阔的文化精神 秦汉文明的标志 68 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 文化统一的举措 68 思想统一的不同结果 69—70 儒学独尊与经学兴起 经学,十三经 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2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1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3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3教学单元7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1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2教学单元活动方案1.docx VIP
- 京瓷哲学手册.pdf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3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5教学单元实施计划.docx VIP
- 体例格式12: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安装与调试》任务4教学单元6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