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下).doc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直击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下)

直击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下)在上一期的“特稿”栏目中,本刊就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现场阅卷情况进行了反馈,几位阅卷老师分别从“审题”、“材料”、“功力”、“语言”四大方面分析了考生试卷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和偏差。对明年,甚至后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来说,这些来自阅卷现场第一手的生动资料和详尽分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期,我们从浙江省的满分作文中抽取了四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请专家逐一点评。其中省内的老师将侧重分析这些作文在阅卷过程中判定为满分的理由,而外省的阅卷老师将针锋相对地给出他们的意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的作文将会受到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 [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分卷一 斜风细雨不须归 浙江一考生 管他满城风絮也好,风浸纸窗也罢,斜风细雨不须归。 走在云雾氤氲的街道,踏着潮腻的路面,拥抱纷扬的雨丝,亲吻一颗静谧的心。 我们生活在城市繁杂与匆忙之中,在万千的呵护、期许之下寻找一条心灵的出路,家与学校的两点本就可以构成我们生活的全部,然而我们还需要一处心灵的憩息之地,终日禁锢在钢筋混凝土的牢笼中,身心在机械的生活中疲惫的我们,其实需要一份宁静的怡然。 份宁静的怡然。 喜欢在细雨的夜晚独坐一方清池的旁边,看雨水将水中的灯的倒影打碎,泛起层层涟漪,渐次扩散开去,传递一份久远的呼唤,那来自心底的呼唤。喜欢信步在微雨的巷道,脚尖敛起些许水花,体味着雨点纷舞的悠闲与落地的欢欣,用面庞去迎接雨的祝福,感受着那传遍全身乃至透彻心灵的丝丝清凉。 也喜欢独倚小楼,聆听雨点美妙的韵律,品味人生无限的永恒,在“落日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中咀嚼“风撼云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的豪迈。 雨是从容的,它让我的心在它的引领之下失去了往日的烦躁与焦渴,充盈的是满溢的希望。 在无限膨胀的升学压力下,我找到了一个可以释怀的天空,可以豁然的清泉。 窗外的雨还是淅淅沥沥地在飘,教室里的我还要奔向远方。手中的湿巾俨然可以挤出水的空旷,安静的考场里的空气随手一抓,那是一种紧张。 雨,依然飘扬, 风,断续吟怀。 让心灵沉浸在雨中吧,你会发现沉闷的生活其实到处洋溢着生机,灰暗的人生其实铺撒着美丽。 在这斜风细雨中憩息,洗去泪的苦涩,荡去心的忧郁。天空中没有留下雨的痕迹,飘洒的是涤净的心灵的气息。 在这斜风细雨中,迟些归去。 包国勇、吴涛老师发言 作文要“真情为文”。写作如能胸有丘壑,且“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能写出好文章。本文的主要特色在于从“我”出发,表现出了中学生自身的生活和自身的感受。 文章以诗化的语言畅谈对“生有所息”的企盼、认识和追求,标题引用诗句,行文过程中处处用诗的语言。运用意象化抽象的情结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加上跳跃的文章结构,共同构筑了文章诗化的表达情景。 思路清晰,构思缜密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当代中学生虽然受到“万千呵护”,可也有着心灵被禁锢的烦恼,因此“需要一份宁静的怡然”一句,就含蓄地点出了话题。然后拈出“斜风”“细雨”两个意象,将抒情主人公――“我”巧妙地融入其中,“在这斜风细雨中憩息,洗去泪的苦涩,荡去心的忧郁”,获得作者所渴盼的怡然的生活情趣。 然而,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也许是为了符合考场作文开篇点题这一“潜规则”,所以把本来应该放在最后一段开头的“管他满城风絮也好,风浸纸窗也罢”加了一个点题句,变为文章的起始段,给漂亮的美猴王戴了一顶藏着紧箍的多余花帽,使原本老到的文章露出了一点点学生气。 阅读本文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高考作文要努力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猜题押宝非妙招,宿构抄袭害不少。有真实的体验,丰厚的积累,且能紧扣现实,触摸心灵,对生活对文化对历史有深入的思考,何愁写不出佳作。再者,语言力求规范确切,要求臻美,臻美的语言表达是高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