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时期有关《背影》主题解读
不同时期有关《背影》主题解读摘 要: 《背影》作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通篇1300余字,篇幅很短,但是对其主题的解读,从文章诞生起至今八十余载仍众说纷纭。本文对不同时期有关《背影》的不同解读作简单论述。
关键词: 《背影》 主题 解读
朱自清先生作于1925年10月的散文名篇《背影》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所谓“经典”,除了能经受文学史的考验外,也在于能为阅读提供多种可能。《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儿子远行的经过。全篇1300余字,篇幅很短,但是对其主题的解读,不同时期都不一样,探究主题的理念也不相同。如此看来,它拥有了作为“经典”的魅力。下文就将对不同时期有关《背影》的不同解读作简单论述。
一、《背影》诞生的背景
《背影》写的是1917年作者去北大读书父亲送别远行时经历的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的境况,作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作者也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的父亲也是面临着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1925年的一天,朱自清先生接到一封父亲的家书,其时与父“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读到父亲信中所写“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不禁悲从中来,泪如泉涌,想到父亲对待自己的种种好处,又回忆起了父亲送他远行的往事,便写了《背影》这篇回忆性散文。
二、不同时期有关《背影》的解读
(一)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教科书中的《背影》
张弓编著的《初级中学国文》就选入了《背影》这篇文章,《背影》被安排在第一册第一组“常态的生活”单元。《背影》所在的这单元,处在“于事实中暗示敬己、爱群、革新的种种意味”的培养阶段。那时的中学语文课本,已经有了简单的批注,但是那些解释性的话只是分析文章作法时的提示性语句,而不像现在的练习、教参等体现课本编者的意思。然而在当时的教材选材标准中,要求“内容合于本书中心旨趣”、“问题切于现代中国青年的思想生活”;在组织方式中有初中一年级于事实中暗示敬己、爱群、革新的意味。结合本单元其他一些反映常人生活常事、常人常情之类的作品,以及从叶圣陶编著的《国文百八课》中设计的两个问题: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也是抒情的话,和哪些叙述有分离不开的关系?
2.文选二十四里叙述父亲在车站上买橘子的情状,把一切细微的动作都记下来,这有什么作用?
从中我们可以推究课堂中主题的讲解点,以及要让学生获得的教育取向就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叙述的重点,从中传达出父亲疼爱儿子的那种深情,对《背影》的解读就是立足于作者要抒发的父子之间的爱这一人之常情。
(二)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教科书中的《背影》
1950年《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编辑大意”中曾提到“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在“文革”期间,语文教育沦为思想政治的附庸被发挥到极致。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背影》被认为是表现小资产阶级不健康的感情的,宣扬的是父子间的私爱,是一种官僚阶级没落阶级的产物,是历史上腐蚀青年、毒害青年的“毒草”。对于这样的课文应该怎样教学,有人认为在文章作法技巧上,可以让学生借鉴一些经验,对于不健康的思想感情部分,应该进行批判,阐明爱的阶级性,引导学生从温情、软弱的私爱中解脱出来。有人甚至认为这样的文章不应选入教材,以至于1952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就删去了这一课,一直到1982年。
(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教科书中的《背影》
随着文革的结束、改革开放的进行,语文教育也进入了革新的阶段。1980年大纲“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语文课在进行读写训练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反映了“文革”后对语文教育的重新认识。《背影》被重新选入教材前,《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下)》中指出:“《背影》在朴素清新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感情,有力地拨动着读者的心弦,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这对《背影》在1982年选入教材后的解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1985年版的《初中语文教案》中,也曾提到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间那种骨肉至情……在作品写作发表的当时,它曾引起了经济上同样处于风雨飘零状况中的广大贫苦知识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与由衷的感叹。
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在刚刚结束“文革”不久的改革开放初期,仍是立足于社会和作者旨趣进行解读;情感的解读反映着对人的尊重,允许多种解读结果的存在显示了对学生主体的认识;但这一阶段的解读仍存在着从阶级观念出发进行分析的情况。不过随着思想的进一步活跃,阶级观念逐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闻联播》两位新主播欧阳夏丹及郎永淳亮相.doc
- 《无机化学》中素质教育.doc
- 《无机非金属材料》考试方式改革探析.doc
- 《无线电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探.doc
- 《日历中方程》教学案例.doc
- 《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节教案.doc
- 《新思维大学英语口语教程》课堂活动设计_0.doc
- 《文心雕龙》对现代话语分析启示.doc
- 《春江花月夜》理解之我见.doc
- 《普洛登报告》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启示.doc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