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叠加反应”进行化学计算题.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叠加反应”进行化学计算题

利用“叠加反应”进行化学计算题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2-0073-02中图分类号:G632.749文献标识码:B 近几年的中、高考化学试题减少了冗长繁杂的计算题,减轻了考生的数字计算负担,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阅题、思考的时间。一些老师在教学和复习中便给学生提供运算不复杂、经过数据处理的计算题,学生解题比较顺利,遇到复杂一点的计算题,学生习惯使用计算器。可是在高考时,遇到有数据、有计算的题,不能使用计算器运算感到很不适应。高考大纲要求考生具有“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复习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化学计算题常需要借助数学方法求解,而且很多类型的化学计算都需要数学思维。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但化学计算题毕竟是化学问题,在教学、复习中首先还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过程和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才是应用数学工具的问题。下面举几例通过“叠加反应”进行的计算。 什么样的反应可以“叠加”呢?比如:向1mL 1molL-1 H2SO4溶液中滴加含1mL 1molL-1 NaOH溶液,此时发生反应是NaOH+H2SO4=NaHSO4+H2O(1)继续滴加1mL 1molL-1 NaOH溶液时,则发生反应NaHSO4+NaOH=Na2SO4+H2O(2),这两个反应具有连续性,NaHSO4在反应(1)中是产物,在反应(2)中是生成物。式(1)+式(2)得到2NaOH+H2SO4=Na2SO4+H2O (3),即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不同,但反应过程具有连续性。指甲物质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和丁等物质,过量的乙物质可以与丙或丁继续发生反应生成新物质,这样两个反应式即可“叠加”得到一个新的反应式,也可以说是最终的反应式。 例1:向含有0.37g 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224mL,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析:向澄清的石灰水中持续不断地通入CO2气体,首先发生反应: Ca(OH)2+CO2=CaCO3↓+H2O(1),继续通入CO2气体,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 (2), CaCO3在(1)式中是产物,在(2)式中是反应物,即CO2气体的量足够多时还可继续与(1)中的生成物CaCO3作用。(1)、(2)两个反应具有连续性,故式(1)+式(2)得,2CO2+Ca(OH)2=Ca(HCO3)2 (3)。(3)式就是叠加出的新的反应方程式。据此可知n(CO2)/n(Ca(OH)2)=2时,产物全部是Ca(HCO3)2;而n(CO2)/n(Ca(OH)2)=1时,产物全部是CaCO3; 而当1n(SiO2)/n(C)1/3时,固体产物既有Si又有SiC,当用x表示时,则有下表所列结果。 例4:在标准状况下,将CO、CO2的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32),充入盛有足量的Na2O2的密闭容器里,容器体积为2.24L,然后用电火花不断引燃容器内的气体混合物,直到两物质间的反应达到完全,试求反应完成后,容器中存在的生成物是什么?各是多少克? 解析: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知CO和CO2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之比)为1/3,即n(CO2) = 0.075mol,n(CO) =0.025mol。 所发生的反应为2CO2 + 2Na2O2=2Na2CO3+O2(1),O2+2CO=2CO2 (2),这又是一个可连续发生的反应。O2是(1)反应中的产物,(2)反应中的反应物,式(1)+式(2)得,CO+Na2O2=Na2CO3 (3),叠加之后的(3)式表明,混合气体中的CO全部被Na2O2吸收生成Na2CO3, 而CO2自己通过Na2O2发生(1)式反应,产生O2最后余0.025mol,根据C原子守恒知产生的Na2CO3为0.1mol。 此外还有向一定量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这也是一个连续发生的反应,即Al3++3OH-=Al(OH)3↓(1), Al(OH)3+OH-=AlO2-+2H2O(2),式(1)+式(2)得,Al3++4OH-=AlO2-+2H2O(3)从中可以判断加入的NaOH的量和产物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以上几例问题都是反应过程具有连续性,即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时可继续和生成物作用,这样就可以将连续进行的反应式“叠加”得到一个新的反应式,再根据反应物的用量判断生成物及其量的多少。在教学中能注意将一种类型的问题归纳在一起,引导学生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