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环境因素对儿童音乐心理影响
学校环境因素对儿童音乐心理影响人类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从生态学的观点提出,个体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作用的结果。个体并非是孤立的存在,他能动地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环境又是与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如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就在这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个体才获得发展。本文着重就家庭、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从一定意义上看,学校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环境因素,但是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其中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实施教育影响,它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环境因素。
(一)学校教育在儿童音乐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很多,学校教育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可以促使遗传因素向最优化方向发展。遗传因素是影响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遗传只是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一个物质前提,一个发展的可能性,具体能否发展以及发展到何种水平,还需要有外在的条件支持和个体的自我奋斗。即使一个儿童拥有极好的音乐天赋,如果他成长于狼群之中,他的才能也不可能表现出来。另外,个体从父母身上继承的遗传基因有些是有利于音乐心理发展的,有些则不然。如,有的儿童本身具有很好的音乐心理天赋,熟知音律,但是意志力较弱,缺乏较强的自制能力和受挫力。而成才的道路是艰辛的,没有付出绝不会有收获。只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只有曲不离口,琴不离手,才可能真正有所作为。对于这些儿童,学校教育就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并改变这些儿童的个体特征,以帮助他获得更好的发展。总之,学校教育可以根据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特点,采用科学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诱发遗传因素向最优化方向发展,有效地实现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目标。
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还在于它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家庭、社会环境中各种有利因素,调节和控制家庭、社会环境中不利因素,为儿童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这三者只有作用于同一方向,才能创造教育的合力,促进儿童的发展。如果学校致力于发展儿童的音乐素质,而家长或社会中的某些力量只是着眼于培养儿童的技能技巧,一个是为了长远目标,而另一个是为近期的利益所得,那么这两种相背而驰的教育,只能带来儿童的无所适从,甚至是畸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托幼机构―社区的合作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趋势,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欧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学校应担负起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的重任,向家庭和社会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家庭和社会积极、正确地参与儿童的音乐教育过程,协调家庭、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教育的作用不断得到强化,更有利于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
(二)当前学校音乐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儿童的教育应是全面的、基础的,是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然而现存的教育从根本上阻碍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
第一,学校办学目的的偏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目前,有些学校为了扩大生源,创收利润,提高升学率,加之对“减负”的粗浅理解,在正常课业之外又增设了一些特色班或课外活动,使得儿童的负担越减越重。特色教育是一个学校立足的重要资本,人的发展应是学校教育的本体功能和终极目的。儿童的教育应是全面发展教育,而特色教育把儿童当作工具,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代价。
第二,过重的训练负担,惟技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音乐等艺术审美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丰富儿童的生活。但是,社会、学校、家庭都把艺术教育视作让孩子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筹码,并且把音乐审美教育等同于技能训练。于是,天天没完没了地练琴、唱歌,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儿童喘不过气来,机械割裂地训练,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一定的技能技巧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没有过硬的技能技巧会成为音乐审美感知、想像、创造等发展的巨大障碍。但是技能技巧只是工具而已,学校不应本末倒置,把技能技巧的训练视为最终的目的。
第三,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贫乏,导致儿童厌学。
教师为了追求即时成果,完成教学任务,通常让儿童机械地模仿和练习,忽视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音乐教育内容成人化倾向严重,通常都是脱离儿童理解力水平、远离儿童生活的知识或作品,从而挫伤了儿童的积极性。有一位小学生写道:“我讨厌上琴课,枯燥的手型训练、节奏练习使我吃不消,来自老师、家长及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压力让我难以承受。我不喜欢这些,不喜欢天天穿梭在老师的脸色和家长责备中。如果您认为我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