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菲利普夫妇性格再认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菲利普夫妇性格再认识

对菲利普夫妇性格再认识《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悲惨的景象,艺术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相互帮助、共度美好生活的一种人际关系。小说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这一对生动深刻的城市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从他们独特的鲜明的个性中深刻地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形成菲利普夫妇性格的根源不在其自身,而要深刻挖掘社会根源,因此,对菲利普夫妇性格的认识应当更理性、更全面、更客观。 第一。不可否认。在菲利夫妇的性格中确实存在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一面。当菲利普夫妇证实了眼前卖牡蛎的、衣着褴褛的、“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的、“狼狈不堪”的水手就是于勒后,“父亲的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他回到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父亲神色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而他的妻子克拉丽丝对于勒的恐惧与仇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已经够倒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当“我”多给了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后,“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此时此刻,面对破产落泊的于勒,母亲的态度是“暴怒”,在克拉丽丝眼中,于勒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贼”、“流氓”。于是绝望代替了希望。绝情代替了亲情,菲利普夫妇性格中脆弱和阴暗的一面在瞬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第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因的角度看,菲利普夫妇的行为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于勒“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的时候,“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这里有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信息,首先是打发于勒去美洲的是“人们”。而不是菲利普夫妇,这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要么是“人们”对于像于勒这类“行为不正”的人都是这么处理的:要么是菲利普夫妇不太愿意打发于勒去美洲,只不过是由于勒行为“太不正”,以致于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菲利普夫妇迫于“人们”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不管是哪一种解释,都应证了对于勒的处理方式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普遍性:而后者恰恰可以证明菲利普夫妇性格中还富有“亲情”的一面。其次是打发于勒去美洲是“当时的惯例”,而不是菲利普这一家的个别现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现象的社会性和普遍性就说资本主义制度如何如何,我们应当看到,于勒首先是一个行为不正的不法青年,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社会现象。 外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于勒这一因素,于勒的人生轨迹是年轻时放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于勒的命运的变化决定着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的变化,所以我们不能一出问题时,就立即去追究菲利普夫妇的责任,这显然有失公允, 从内因的角度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生活的贫困,“我小的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母亲对我们拮据的生活感到非常痛苦”。有人请“我们”吃饭从不敢答应。以免回请。用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叫做“无钱逼死英雄汉”。这句话虽不确切但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退一步想一想。假如菲利普夫妇一家的生活比较宽裕的话,他们会打发于勒去美洲吗?当于勒破落以后他们会像躲瘟神一样躲避于勒吗?从行文的角度看,基本上是不会的。根据之一,“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根据之二,于勒“逼得父母动老本……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母应得的那一部分”。“大大占用”充分表明了菲利普夫妇不是没有接济过于勒,而且可以算得上仁至义尽了。 内因的第二个方面是菲利普夫妇在遇到于勒以后,必须考虑到如果不躲避于勒所面临的“灾难性”后果,其一,“这个贼”“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其二,也是最“灾难性”的后果。就是二姐的婚姻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这对全家可算是致面的打击:而苦苦煎熬到28岁的大姐,婚事猴年马月才能有着落将成为个谜。正因为如此,在菲利普夫妇确认卖牡蛎的人就是于勒后,母亲“马上”答道:“……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咱们”一词充分流露了克拉丽丝对于来之不易的女婿的无比珍惜之情,而当“我”多给了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在对“我”进行责备时,突然“没再往下说了”,“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对于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而言,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菲利普夫妇是要选择接纳于勒呢,还是选择女儿的幸福婚姻呢?相信在常理下。我们都会理解菲普夫妇的做法。 总而言之,我们要正确把握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首先要认清他们是普普通通的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