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学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中应用

导学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中应用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导学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最后,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而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2.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角度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角度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难点、疑点,这样有利于在讲课时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相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的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