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公民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公民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在我国的公民道德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诸如社会公德缺失、职业道德失范、伦理道德扭曲、价值观念错位等,这些因素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使各种矛盾凸显。本文拟从现实的和道德教育自身两方面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我国公民道德 问题 原因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道德主体意识的全面复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如平等、诚信、竞争、守法等逐步树立起来。然而,人们在追逐和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猛然发现,“由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给我们也带来了茫然和无所适从的紧张情绪和迷失感”。[1]时代所面临的道德沦丧与精神堕落,正严重影响我国的公民道德和公民道德教育领域,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我国公民道德存在的问题
1.社会公德的缺失
2006年4月,《中国妇女报》刊登了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对北京市近2000名青少年的一项《关于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报告从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三个方面反映出的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现状着实令人忧虑:在公共卫生方面,57.6%的人认为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普遍或很普遍,同样的看法在“上厕所后不冲水”问题上占40%以上,认为“自己有时也会这样做”的高达34.1%。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认为普遍存在着“在食堂买饭不排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现象的分别占39.6%和54.2%;对“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的问题,19.9%的人选择”假装没看见”,“别人不让,我也不让”;“您外出遇到红灯时,将怎样做?”18.8%的人选择“经常闯红灯”,“警察在时遵守交通法规,警察不在时不遵守”。在对公共财产的态度上,青少年表现得相当不在意。当问及“您对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看法”时,高达60.1%的人认为“很普遍”和“普遍”;“当您借到一本被污损的图书时,您的反映如何?”24.7%的人认为“公家的书就是这样”、“没什么,自己也曾这样做过”。更令我们不安的是,有一部分青少年在“物欲海洋、拜金主义、尽情享乐”的观念支配下,成为物质的奴隶和欲望的牺牲品。
2.职业道德的失范
“据统计,2009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439件41531人,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191件、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175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70人,其中厅局级204人、省部级8人。立案侦查失职渎职、侵犯人权涉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355人;对3194名行贿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境内外追逃追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129人,追缴赃款赃物计71.2亿元”。[2]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报告中还指出:少数检察人员包括个别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宗旨意识淡薄,极少数检察人员目无法纪,特权思想、霸道作风严重,以案谋私、滥用职权、执法犯法甚至贪赃枉法,严重损害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执法公信力。另外,医疗卫生界一些医生收授红包,医院方面因部分患者医疗费用不能及时到位,见死不救现象时有发生;权利机关执法违法、贪赃枉法、吃拿卡要现象屡禁不止。
3.伦理道德的扭曲
“根据上海市的一份调查显示,被公安机关抓获的卖淫者中70%是20岁以下的青年;63%是有正当职业和固定收入的职工,屡犯不改者竟占卖淫人员的60%;其中未婚者占70%”。[3]我们这个素以尊老爱幼、伦理纲常而闻名于世的民族,竟出现重婚纳妾、嫖娼卖淫、买卖婚姻、歧视老人、拐卖妇女儿童等丑恶行经。
4.价值观念的错位
一份来自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当有歹徒向群众行凶时,你采取何种反应?”52%的同学选择“尽量不介入”,24%的同学选择“到附近电话亭报警”,13%的同学选择“旁观”,11%的同学选择“挺身而出,制止歹徒的犯罪行为”。[4]令人惊诧的“道德滑坡”出现在我们面前:贪污腐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黄毒邪教、封建迷信、卖淫嫖娼、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仿佛在一夜之间死灰复燃。人心开始浮躁,人情变得冷淡,以至于世人惊呼:“公民道德处于危险之中!”
二、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冲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如平等、诚信、公平、守法等重新树立起来,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得以全面复苏。从文化意义上理解,市场经济是以人的个性解放,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为根本。从经济意义上考察,市场经济是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是通过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全面激发个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