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独鹤之舞凄四野 独别之情撼九州
独鹤之舞凄四野 独别之情撼九州杜甫是盛唐的最后一位诗人,奉守“仁政爱民”、“匡时济世”的儒家信条,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的抱负,积极投身政治,却饱受当权者的排挤、同辈的嘲笑,仕途失意,生活也不安定,但他在清苦、寥落、孤寂中“浩歌弥激烈”,陈岩肖《庚溪诗话》评杜“其穷也未尝无志于国与民”,耳闻目睹了这次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经过艺术提炼,写成组诗“三吏”、“三别”。 在诗坛萧条中独自呐喊,真实再现那一历史时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从而达到古典现实主义的光辉顶峰。
《石壕吏》是杜甫即事名篇“三吏、三别”中的一首。作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通篇取语甚直,只用叙述,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诗尾水到渠成着一“独”字,用事天然,独超千古,虽只一字而集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众妙毕现,情境全出。杜甫高出于一般诗人之处,就在于他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骊得珠,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准确传神地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概括劳苦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无穷辛酸和灾难。他的诗,博得“诗史”的美称,决不是偶然的。
758年冬,诗人贬谪羁旅,孑然一身,流离转徙于烽烟战乱之中,人民蒙受的惨痛、国家面临的灾难,都深深地刺激着他那颗沉重而痛苦的心。诗人忍着悲痛,以极大的勇气、体贴的文笔写下“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以此表示鲜明的态度,但这丝光亮并未驱散所谓“肃宗中兴”的黑暗,并未得到当权者的认可。然而,诗人越看到政治黑暗就越不肯避开,越看到民生疾苦,就越忘掉自己的不幸,毅然面对现实。《石壕吏》中之“独”字再奏强音,展现更强烈的爱憎褒贬。
“独”是民生疾苦的再现,“独”是诗人痛苦经历的写照,“独”是诗人内心矛盾的反映,“独”是诗人无语的控诉。总之,“独”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诗人情感触发的极点。它创造了一种黯然凄恻、发悲济世的情感氛围,再现安史之乱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祸害,特别是精神上的痛苦,凸显诗人沉郁复杂的情感世界,给人无限的遐思。
759年春三月,诗人由洛阳赶回华州,屡见抽丁远戍、饿殍遍野、烟户一空的惨景,触景生情,陷于爱国忧君、悯民伤乱的矛盾之中。在沉默、矛盾、思索、愤懑中,所睹之景、所触之事、缘事之情与个人的际遇连成一片,触现实之景而生感,情即随感而出,诗缘情而作,遂感时陈事、语重心长地写下“独与老翁别”,以一个家庭的苦难概括千万个家庭的不幸。
杜甫,在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超出常规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诗人首先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和藏问于答的方式描绘了这幕悲剧,用蒙太奇手法将“独”景逐一展现,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恶吏环伺一老妇,她的求生无门、孤立无助始见独;老妇哭诉老来孤子,一孙一媳,人丁单薄,家境凄苦,生死两难再现独;老妇夜赴,孤身就难是独;老翁归家,孤苦零丁,老来无伴,独守空户,孤寂痛苦还是独;“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收尽全诗,终现“独”。试想:原本一个三代同堂和和美美的家庭,而今分崩离析、家破人亡,几近鳏寡孤独的悲惨境地,老翁是何心情?试想:昨夜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诗人作何感想?诗人长期抑郁于心的抱国无门的苦痛、民生疾苦的悲悯、府兵之弊的忧愁、贬谪羁旅的孤愤,通过独字喷涌而出,倾向鲜明、爱憎强烈,令人嘘唏欲绝,感痛万千,直见现实的黑暗、政治的腐朽、社会的凋敝、家庭的凄苦,凸显诗人抑塞磊落、凝重深博的忧愤。让读者在细嚼之余,产生心灵的震撼,更觉得“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
清“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可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诗人独历此悲,独自呼告,如实地揭露了政治的黑暗。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全诗一百二十个字,在惊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