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让热门材料成为烫手山芋
莫让热门材料成为烫手山芋无论是在高考还是平时作文训练中,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已成为学生们写作的热门素材。在作文阅卷工作中。笔者经常发现有考生选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做素材。而且还占很大比重,当然,这些先进人物都是新时代人们学习的榜样,对于考生来说,属于最熟悉的一批材料,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不过,也正因如此。则更要警惕那些热门材料因为过热而烫手。
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已经出炉。笔者针对“感动中国与作文”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的阅卷经验,谈谈“感动中国”材料的运用。
首先,准备一把刻刀。
对于一些熟悉的材料,我们决不能生搬硬套,应学会雕琢,把这个材料中没用的部分削去,保留有用的部分。所谓“有用”指的是和文题相符。
比如,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同学们就可以选用2007年感动中国的钱学森做为材料,这个人物考生比较熟悉,都知道他的很多事迹。如果把这些事迹都搬上作文,必然导致有的事迹游离于中心之外。所以。同学们要拿起刻刀。把没用的部分削去。比如他的“爱国精神一威武不能目的坚强意志”等等,只保留他“育人无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一代航天专家”这样的材料,从而可以突出“甘为人梯”这个中心。
其次,准备一个放大镜。
一个现成的原材料背后蕴含着许多信息。同学们一定要学会从中发现最有价值的信息,必要时用上放大镜。
比如,以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的事迹为材料进行立意。大多数同学都会用这个材料去写“人生价值”“奉献精神”等等。但有一个细节同学们容易忽略,那就是在颁奖时。孟祥斌的妻子说的一句话:“他是我们家的第七个烈士。”这个细节如果不用“放大镜”是很难发现的。抛开其他。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则可以写“家庭的熏陶”。进而用放大镜把这个信息放大,写出一篇别具匠心的作品。
第三,准备一把铁锹。
同学们在选择作文材料时,往往用的都是材料的表层意思。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或是没有时间对素材做深层挖掘,这时,我们就需要一把锋利顺手的铁锹。
比如,我们以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谢延信的事迹作为材料,首先想到的是“任劳任怨”“善良”等内容。如果不再深挖,也就仅此而已了。如果就此继续挖掘,会出现什么更有意义的东西呢?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任劳任怨”。都“善良”,那么,这个家庭该是多么和睦。多么和谐,继续挥动手中的铁锹,每个家庭和谐。国家和谐。那样我们不就建成了一个和谐社会吗?“和谐社会”就是我们不断挖掘、揭示出的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了!
第四,准备一个墨斗。
这是个实用工具,写作前,首先用它弹出一条与文题中心相吻合的直线。这条线的作用就是:时刻规范着作者的写作方向。
众所周知,跑题是写作之大忌。在决定命运的考场上,它每年都会使不少学子抱憾终生。其实,那些跑题的同学,其思考的出发点是没错的,无论谁都会从文题出发。但想着想着。有的人就偏离航向了。因为他们没有用墨斗画出一条时刻指向中心的直线。
比如,选用感动中国人物罗映珍,来证明“患难见真情”。但写着写着就可能偏到“爱的力量”上来,最终导致偏题甚至跑题。绝大部分跑题的考生都属这种情况。所以,同学们必须准备一个墨斗,让中心线更显眼。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怎么解决?朝向中心加工材料,至少做到自圆其说。
以上是笔者的一点拙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了米,你也不一定能成为巧妇。所以,得会加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就是常见的米,但要明白,这是生米。同学们得学会“生米做成熟饭”的本事,是蒸成米饭。还是煮成米粥?也许,爆成米花更值得让人品味,到底怎么做,关键得看“消费者”。
最后,再送一句话:加工材料,为我所用,为文所用。
责任编辑
珊 珊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学课件 园林苗木生产与经营.ppt
- 数字万用表-(34450A)-用户指南.pdf VIP
- 电路基础:三相电源的产生.pptx VIP
- GB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pdf VIP
- 煤矿避难硐室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pptx VIP
- 项目进度计划的作用.docx VIP
-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一中学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新七年级分班(奖学金)模拟 数学提高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纪检监察审查调查工作实务.pptx VIP
- 拆除旧设备施工工艺.docx VIP
- 2025福建福州首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