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来给老师“评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学生来给老师“评课”

让学生来给老师“评课”在公开课或示范课后,学校往往会组织有关教师围绕课题进行评课,然而,教师们审视课堂教学的角度,难免会从单一的教师视角来品评教师的教法。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从学生的学法角度来重新审视教师的课堂教学呢? 上完公开课《失街亭》后,为了听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也是为了更好地弘扬教育民主,我大胆地尝试让学生以“我看老师的课堂教学”为内容的话题作文,让学生畅所欲言,或褒或贬,为老师以后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献计献策。 话音刚落,同学们嘁嘁喳喳地开始议论,有的说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也有的说老师的课挺受同学们欢迎的,我们很满意;也有的同学说这事真新鲜,哪有学生评老师课的…… 一阵议论过后,我诚恳地告诉同学们,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为了让我的课在以后能更受同学们欢迎,请同学们多提意见。也许是“精诚所至”吧,几分钟后,不少同学开始奋笔疾书。两节课后,我虔诚地捧着厚厚一叠的作文,快步来到办公室,泡上一杯香茗,打开一本摘记本,如饥似渴地开始仔细翻阅起学生的作文。 以下是笔者从学生作文中摘录的提要。 学生甲:冯老师的课确实讲得很精彩,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今天又开诚布公地让我们来评价他的讲课艺术,真让我们由衷地敬佩他的教学民主。说真的,从小学读到高中,没有一位老师主动让我们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品头论足”。就这一点,冯老师是第一个。就近日学习的《失街亭》一课而言,他以一曲震撼人心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主题歌,拉近了《失街亭》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距离。 我认为这样“导入”课文的方法别具一格。我还记得前不久上的《陈奂生上城》,冯老师是采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精神胜利法”来导入新课,让我们认识到阿Q并没有如小尼姑所骂的那样“断子绝孙”;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冯老师是用该作家的名篇《羊脂球》开篇,让我们对法国妇女的悲惨命运的了解更为具体、深刻;学习《门槛》时,冯老师是用多媒体制作了俄国著名作家的肖像群,让我们在托尔斯泰、高尔基、普希金、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中猜出《门槛》的作者……冯老师的“开篇”艺术真像鲁迅的小说,做到“一篇一个样”,既能够紧扣教材内容,又能激发同学思维,教学效果显著。 学生乙:我记忆最深的是,冯老师在上课时,始终扣住“为《失街亭》一课拟定回目”这一学习总目标。我们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分析,经过激烈讨论,拟定了如下四个回目:①、马谡大意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谡;②、马谡狂妄失街亭,孔明忍痛斩马谡;③、马谡纸上谈兵失街亭,孔明严明军纪斩马谡;④ 马谡拒谏失街亭,孔明执法斩马谡。 冯老师能结合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归纳出以下绝妙的回目,让我们心服口服,并赞叹不已: 马谡“三笑”失街亭,孔明“三哭”斩马谡 通过集体讨论,我们深深懂得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常常采用传神的细节手法,通过寥寥几笔的神态描写,就能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学生丙:当冯老师讲到“失街亭”谁之过时,同学们意见分歧较大,有的认为是马谡之过,谁让他只会纸上谈兵;有的认为是诸葛亮之过,谁叫他用人不当……正在大家意见分歧之时,冯老师能以广博的知识讲述《三国演义》中,马谡曾在“七擒七纵孟获”时,为诸葛亮出过“攻心为上”的“攻心术”,曾为诸葛亮出过“离间计”,成功地挑起了曹魏之间的不和。通过冯老师的讲解,大家恍然大悟:马谡并非等闲之辈,诸葛亮理应引咎自责…… 学生丁:冯老师为了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让我们模拟人才招聘会,以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来广聘《失街亭》中的各路人才,这个想法很好。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分别模拟“马谡”、“ 诸葛亮”等人物,去参加应聘。但是,整个过程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讨论无法深入展开,有追求形式之嫌。建议老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设计一堂语文活动课,美其名曰“人才招聘会”,效果会更好。 学生戊: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老师如何煞费苦心地去设计,教师的导语设计得如何叫人拍案叫绝,但这总归是教师的作品。就如《失街亭》的导语设计可谓精彩至极,但这毕竟是老师的表演。若课堂教学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没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导语,最好的“导语”也无非是精美的摆设。所以,我的意见是:将课堂教学导语的设计和导入过程都让我们学生来完成。比如在学习小说和戏剧单元的课文时,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故事的情节和作者的有关情况。如果老师让我们自己设计导语,好奇心和求知欲会促使我们在课外主动积极地去收集资料,在努力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我们会把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最有意义的、对理解作品最有用的东西告诉大家。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