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课件-实验七.pptVIP

中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课件-实验七.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七 底物浓度对酶活性对影响 ——蔗糖酶米氏常数对测定 Experiment7 Effect of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on Enzyme Activity ——Michaelis Constant Assay of Sucrose Enzyme 一、目的 1、了解酶促动力学研究的范围 2、以蔗糖酶为例,掌握测定米氏常数Km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米氏常数的推导 根据Henri的“酶-底物中间复合体”学说,酶促反应中,酶与底物形成中间复合物,再转变成产物,并重新释放出游离的酶。 (二)米氏常数的意义与应用 1. 同一种酶如果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m,一般用1/ Km表示亲和力的大小,1/ Km越大,表示酶对该底物亲和力越大,酶促反应易于进行。 2. 催化可逆反应的酶,对正逆两向底物的1/ Km是不同的。测定这些Km值和正逆两向底物的浓度,可大致推知酶在细胞内的主要催化方向和生理意义。 (三)米氏常数的求法 1. 以v对[S]作图 2. 以1/v对1/[S]作图(Lineweaver Burk方程) 3. 以[S]/v对 [S]作图(Hanes 作图法) Lineweaver Burk方程的两侧均乘以[S],就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三)蔗糖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水杨酸比色法是1922年由大科利侍戈弗提出,1979年阿·亚·扎戈鲁利科等人对所用试剂的配制比例作了改进,以提高试剂的稳定性和分析的准确度 。 还原糖可将3,5-二硝基水杨酸中的硝基还原成氨基,生成氨基化合物。此化合物在过量的氢氧化钠碱性溶液中呈橘红色,在一定波长下(520nm)有最大吸收,吸光度与还原糖含量有线性关系。 (三)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氏常数的测定 取试管7支,按下表所示加入试剂。 四、数据处理 根据各测定管的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还原糖毫克数。 分别计算各反应管相应的[S]、1/[S]、v及1/v, 并分别作出v对[S]曲线图和1/v对1/[S]曲线图。 根据所作的两种动力学曲线图,分别求出酵母蔗糖酶的Km值,并加以比较。 五、注意事项 1. 酶和底物在使用之前,应事先分别预热保温数分钟。 2. 反应时间5min,应尽量准确到秒。 3.温度控制在上下1℃以内。 Effect of substract concentration on enzyme activity ----Michaelis constant assay of sucrase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rmine Km value of sucrase. Method: Glucose is measured by DNS method. Then, Km value is calculated by the Lineweaver-Burk linerization using the Michaelis-Menten kinetic model. Results: The km value for sucrase at 25℃ and pH4.5 is Conclusion: * 在酶浓度恒定的情况下,当底物浓度很小时,酶未被底物饱和,这时反应速度取决于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正比关系,为一级反应。 当底物浓度加大后,酶逐渐被底物饱和,此时介于零级与一级反应; 当底物增加至最大值,所有酶分子被底物饱和,此时接近零级反应,反应速度V也达到了最大值Vmax。 根据中间复合物理论,Michaelis和Menten推导出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米氏方程: 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Km为米氏常数,V为底物浓度不足以产生Vmax时的反应速度。 3. 当一系列不同的酶催化一个代谢过程连锁反应时,如能确定各种酶的1/ Km及其相应底物的浓度,可推知代谢过程的限速步骤。 4. 了解酶的1/ Km及其底物浓度,也可推知酶在细胞内是否受到底物浓度的调节。 例如酶的Km远低于细胞内底物浓度(低10倍以上) ,则认为酶处于底物饱和状态,底物稍许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度有意义的的改变。 反之,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变化就十分敏感。 5. 在测定酶活性时,如果要使测得的初速度基本上接近Vmax时,而过量的底物又不至于抑制酶活性时,一般[S]值需为Km 值10倍以上。 由米氏方程可知,当酶促反应处于V=1/2Vmax时,Km=[S],也即米氏常数Km为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因此可以测定一系列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