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 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 - researchgate.pdfVIP

3s 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 - researchgate.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s 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 - researchgate

See discussions, stats, and author profiles for this publication at: /publication/297556538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3S technology in nature reserve Article March 2008 CITATIONS READS 0 17 4 authors, including: Xuehua Liu Tsinghua University 133 PUBLICATIONS 720 CITATIONS SEE PROFILE Some of the author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also working on these related projects: Human impacts an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View project All content following this page was uploaded by Xuehua Liu on 09 March 2016. The user has requested enhancement of the downloaded file.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网络版) 2008 年3 月,第6 卷,第2 期 Science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Online Mar . 2008 ,Vol.6 ,No.2 3S 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探讨 1,2 1 2 2 何祥博 ,刘雪华 ,刘新玉 ,王力平 (1.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2.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佛坪,723400 ) 摘 要:根据文献调研结果,简要总结3S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有7大应用,分别是:保护区规划、 栖息地评价、动植物资源调查、动物监测、防火、病虫害监测、日常管理,并希望引起保护管理 者的关注和对3S技术更深一步理解。 关 键 词:3S 技术;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 中图分类号:Q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4X(2008)0328-05 3S 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遥感RS (remote sensing )和全球定位 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的合称。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 领域,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现在有许多保护区不同程度地应用了GIS 和GPS,但 更多的是由于科学研究的需要,而真正把其应用到保护区日常管理中还很少。为了使 3S 技术更早地应用 到保护管理中去,使保护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本文特将 3S 技术在保护区的应用进行归纳 探讨。 1 3S 技术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应用 1.1 在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 自1956 年我国在广东鼎湖山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保护区建设一直遵循“抢救式保护,先划后 建,逐步完善” 的原则[1],再加上信息、资料和地界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保护区最初规划、功能区的划分、 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主要依靠经验和自然走向来设计,造成保护区边界与村庄犬牙交错,参差不齐、 功能区划分不合理、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如保护站)在功能服务上重叠或“真空” 。3S 技术的应用能很好避 免上述问题,在保护区规划上可以叠加自然、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因素,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 唐小平(2003 )在对中国三江源区自然保护区设计时,运用G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