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嫩艾美耳球虫山西分离株的分离与致病性观察.pdfVIP

柔嫩艾美耳球虫山西分离株的分离与致病性观察.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l5卷 第2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V01.15.No.2 2008年6月 Acta ParasitoI.Med.EntomoI.Sin Jun.,2008 柔嫩艾美耳球虫山西分离株的分离与致病性观察* 古少鹏 韩春来 郑明学 韩克光 曹宏卿 (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2.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北京 100044; 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北京 100094) 摘要 运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山西省某鸡场鸡球虫感染粪便样品中获得 l株纯种球虫,鉴定为柔嫩艾美 耳球虫并命名为Eirrveria tenella SX010323,并对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1)该球虫卵囊寄生于盲肠、为宽卵 圆形,卵囊壁光滑、褐色,无卵膜孑L,有极粒,无内、外残体。孢子囊呈长卵圆形,有斯氏体。卵囊大小 范围为 (16.8O~28.80) m× (14.4o~25.20)ttm,平均大小为 (21.54±0.24),um× (17.85±0.24).f£m, 形状指数为1.21±0.05。子孢子,大小范围为 (1O.2O~l2.75),um× (4.40—7.25),um,平均大小为 (11.54 ±0.24)flm× (6.27±0.43) m。潜隐期为141 h,最短孢子化时问为19 h;(2)63只l1日龄的海兰白公雏 随机分为7组,分别口服感染此新鲜卵囊l×l 、5×l 、l×lO、2×10、5×10、1.o×lo5个,并设立 不感染对照组。结果表明:所有感染组增重均低于对照组 (PO.05),各感染组问随着感染剂量的增加, 增重和增重率显著降低,血便率和盲肠病变记分增加 (P0.05);(3)将4~C分别保存 l7、l3、lO、4、1 个月和新鲜孢子化的虫株卵囊,以1.5×10个/只的剂量感染 l1日龄雏鸡,每组 lO只。结果表明:保存 1 个月和4个月活力较高,保存 lO个月活力开始下降,保存 l3、l7个月活力下降较大。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分离;鉴定;致病性 鸡球虫病是造成现代养禽业经济损失最大的 原性方面又有一定的变异性和明显的地区适应 寄生虫病,凡养鸡的地方,就有鸡球虫病 (孔繁 性,而且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具有遗传 瑶,1997)。目前认为鸡球虫有9种,其中致病 上的差异 (Adrian et a1.,2002;陈兆国等, 力最强的为柔嫩艾美尔球虫 (E.tenella)和毒害 2001;Bhogal et a1.,1992;陶建平等,2005;赵 艾美尔球虫 (E.Mc0£ )。E.tenella寄生于盲 臣等,2005)。因此,研究不同地理株球虫的种 肠,鸡感染球虫后,裂殖体大量繁殖,破坏肠上 类和致病性,对本地区球虫的防控重点和疫苗免 皮细胞,引起出血、感染和消化机能紊乱,严重 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球虫的分类、虫株的 者造成死亡。全球每年因球虫病造成的损失达 鉴别、遗传变异、球虫的活苗、基因工程苗及球 80亿美元 (Allen and Fetterer,2002),我国每年 虫耐药性的研究,均需要基因型纯净、单一的卵 支出的抗球虫药费约25亿元人民币 (才凤峰, 囊 (Patricia,2001;林青等,2002;韩玲等, 2002)。现阶段控制鸡球虫病以药物为主,但化 2006)。而在生产中鸡球虫多呈混合感染,为了 学药物面临着耐药虫株的迅速出现、药物残留和 研究的方便及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往往要求纯种 对免疫力产生抑制等问题,故效果不佳 (Dalton 株。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感染虫株进行分离,建 and Mulcahy,2001;IJ et a1.,2003;顾有方等, 立球虫的纯种株体系,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2004)。因此,生产中各国学者倾向于用疫苗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