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成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纤维成形

第三篇 化学纤维成形;第十章 化学纤维成形原理 第十一章 聚酯纤维熔纺成形 第十二章 聚丙烯腈及黏胶纤维 溶液纺成形 第十三章 特殊纺丝成形;第十章 化学纤维成形原理;10.1 成形原料及工艺概论 10.1.1 成形原料 10.1.2 纺丝工艺 10.1.3 后加工工艺;10.1.1 成形原料;普通纺丝方法:熔体纺丝、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 特殊纺丝方法:干湿法纺丝、凝胶纺丝、液晶纺丝、纺粘法、熔喷法、闪蒸法、反应纺丝、膜裂纺丝和分散液纺丝等;;10.1.2 纺丝工艺概论;熔纺特点:固化特征主要是传热,传热速度和固化速度较快且丝条运动阻力很小,因此纺速高 常规纺l000~1500m/min,得到未拉伸丝(UDY) 中速纺1500~3000m/min,卷绕丝中等取向度(MOY) 高速纺3000~4000m/min,获得预取向丝或部分取向丝(POY) 纺丝过程引入拉伸获得高取向和中等结晶的全拉伸丝(FDY) 超高速纺6000~8000m/min或更高,获得高取向和中等结晶度的全取向丝(FOY) 冷却吹风形式:侧吹、环吹和中心辐射吹风等,多采用侧吹形式(吹风窗高度通常lm左右,纺丝甬道约3~5 m);二、湿法纺丝;凝固浴形式:卧式、立式或管式等多种 凝固浴类型:单浴或双浴、单独浴槽(浴管)或公共浴槽、深浴式或浅浴式等 扩散和凝固: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如黏胶纤维) 湿纺特点:流程复杂,投资费用都较大,纺速低,成本高,对环境污染较严重 湿纺纺速:成形过程比较复杂,纺速受溶剂和沉淀剂扩散、凝固浴流体阻力等因素限制,相分离速度较慢,因此纺速低得多,一般20~650m/min 湿纺应用:腈纶、维纶、氯纶、黏胶纤维和某些刚性成纤聚合物;三、干法纺丝;热风方式:通常有顺流式、逆流式、分流式和双进式四种 最常用干纺溶剂:丙酮、二甲基甲酰胺等 干纺特点:固化特征是同时传热和传质,干纺纺速比熔纺低,辅助设备比熔纺多,纺丝甬道长短一般约3~3.5 m(与热风供给方式相关) 干纺纺速:一般100~500m/min,高者达l000~1500m/min 干纺应用:腈纶、醋酯纤维、氯纶、氨纶等;;10.1.3 后加工工艺;拉伸:使纤维内部分子取向,提高强度和降低断裂伸长率 拉伸可一次完成也可多道拉伸,熔纺纤维总拉伸倍数约3.0~7.0,湿纺纤维可达8~12倍,而冻胶纺丝某些高强高模纤维总拉伸倍数达几十到上百倍 热定形:消除内应力,提高尺寸稳定,改善物理力学性能 热定形方式有紧张热定形或松弛热定形,热定形方式和条件不同,所得纤维结构和性能不同 其他后加工工序:长丝时可能还涉及加捻、卷曲、网络和络筒等;短纤维时往往涉及卷曲和切断;溶液纺需有水洗工序;黏胶纤维还涉及脱硫、漂白和酸洗等 化学纤维生产的发展:一步法联合工艺(如FDY、FOY); 10.2 纺丝原理 10.2.1 熔体纺丝原理 10.2.2 湿法纺丝原理 10.2.3 干法纺丝原理; 10.2.1 熔体纺丝原理 一、熔体纺丝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二、熔体纺丝中的传热 三、熔体纺丝中纤维结构的形成 四、纺丝稳定性;10.2.1 熔体纺丝原理;;图10.6 PET高速纺纺程上在线直径和双折射分布;常规纺特征:出口胀大直径最大截面之前的丝条运动是减速,经最大直径后丝条运动逐步加速,丝条固化后速度基本保持恒定;拉伸应变速率作为纺程位置的函数,存在极大值 高速纺特征:纺速≤4000m/min时丝条直径随距喷丝板的距离单调地减少直至恒定在卷绕直径;纺速更高(5000m/min左右)时纺丝线可能在某位置处出现细颈现象,丝速剧增,细颈在不到1 cm距离内发展完全 规律:纤维直径陡降位置离喷丝板距离随纺速增大而减小,陡降幅度随纺速增大而增大;(2)速度区域分析;(根据拉伸应变速率特征)常规纺纺程:挤出胀大区(I区)、黏流形变细化区(Ⅱ区)和固化丝条等速运动区(Ⅲ区) ①挤出胀大区 I区特征: 沿纺程减小 ,在细流最大直径处 I区和Ⅱ区交界处:对应于纺丝线直径膨化最大处,通常离喷丝板不超过10mm I区通常不存在(熔纺 / 较大): / 增至一定值时挤出胀大区完全消失 ;②黏流形变细化区 Ⅱ区:熔体细流向初生纤维转化的过渡区域(发生拉伸流动和形成纤维最初结构的区域,纺丝成形过程最重要区域),Ⅱ区终点即为固化点,终点处 上升到 ,Ⅱ区长度视纺丝条件而异(通常50~150cm);Ⅱ区特征:①细流被逐渐拉长变细,速度逐渐上升, , , 沿纺程 x 的变化通常呈S形曲线,拐点把Ⅱ区划分为Ⅱa区和Ⅱb区(Ⅱa区 ,Ⅱb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