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 川 中 医 2OO8年第26卷第3期
· 40 · Journal of Sichuan of rradifional Chinese Medicine V01.26,No.3,2008
疰 夏 从 湿 论 治
尹 方 陈学忠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I{|医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夏季常见病疰夏 (夏季低热)为感受暑湿之气而发病,从湿论治,采用芳香化湿、清热祛湿、苦温燥湿、
淡渗利湿之法,收效良好。
关键词:疰夏 夏季低热 湿邪 祛湿法
中图分类号:R 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49(2008)03—0O4O一02
疰夏为中医病名,疰有转注和留住的意思,《金 从中医温病角度来认识,疰夏与湿温的一些症
匮翼·诸疰》谓: “疰者,住也。邪气停住而为病 状有相似性 ,但湿温涵盖范围比疰夏广,湿温是由
也。”在古代医书中疰夏有三种解释:①有明显夏令 湿热病邪引起的急性热病,四时皆有,多发生在雨
季节发病的一种病症;②劳病之一;③夏痿之别称。 湿较多的夏季。清代吴鞠通 《温病条辨》湿温证治
清·雷少逸 《时病论》谓疰夏为 “春末夏初”之病, 指出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 白不渴,脉弦细而
并记载:“疰夏者,每逢春夏之交,日长暴暖,忽然 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 阴虚,
眩晕、头疼、身倦、脚软,体热食少,频欲呵欠, 病难速已,名日湿温”。
心烦 自汗是也。” 1 病因病机
根据国家标准应用 《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疰夏是夏季常见病之一,有明显的季节性。“疰
疰夏指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 夏”病名中一个 “夏”字标明了它是一种季节性疾
气,脾失健运所致。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 病,“夏天不热,五谷不结”,热是夏之主气 ,此季
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病,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本 节乍雨乍晴,湿热交蕴,蒸蒸而炽,物感其气则霉,
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夏季低热。 人感其气则疰。
本病诊断要点为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素体 西医对此病的发病原因认识不够明确 而中医
较弱及脾胃功能欠佳者;人夏以后,症见精神萎靡, 则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出发,认识到此病是内外
倦怠乏力,头晕嗜卧,微热心烦,汗多 口渴,食欲 两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六气根于内,致病因素只有
不振,大便溏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类病 在正气不足时才侵犯人体而致病,其发病机制不仅
鉴别包括感冒、伤暑、夏季热、湿阻等。 与气候有密切关系,也与人的体质息息相关。具体
● 。◆ ◆ -’_. ◆ -◆ H·◆ ◆ .. ’’● -.. -◆ ’● 。● ● 一lI. ● 1 ● l ● Il·◆ 一l ◆ l~◆ ,_·◆ H’ ◆ · ● l_● j ● -l-◆ ·◆ ’◆ 0_. ● -l1. ¨ ^_◆ ·_1. ¨ H。● d·◆ ‘t、◆ -l。● - ● -
独活、防风及藁本辛温发散使风湿之邪随微汗而解。 用之,以宣畅气机,宣通阳气。而过用、早用苦寒
以上治法均体现了风能胜湿,均使用了 “风药”,所 凉遏之品则壅遏气机,损伤阳气,湿反不化。故治
谓风药,“即是指那些具有风性善行、走窜开泄、或 湿不远温是历代医家从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值
辛香发散、或斡旋中气、或宣畅气机之作用的一类 得我们借鉴和进一步探讨。
中药。” J总之,风湿证治以辛温解表,祛风胜湿为 参考文献
主,治疗自不远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