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工农业和贸易金融-安庆师范学院精品课程网
第七章 中国近代工农业和贸易金融
第一节 晚清时期近代工业的产生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艰难而缓慢,始终未建立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也未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晚清时期,近代工业首先是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创办的船舶修造工厂,后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继而是民族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鉴于第三章已对后两个问题予以系统阐述,本章着重介绍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以及对中国的工业扩展情况。
一、甲午战前外资经营的近代工业
甲午战争前,外国在华的工业投资不多,设立资本总计不过2000万元,主要是为进出口贸易服务的,作为占领中国市场的商品生产还很少。但是,它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于巩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势力有重要作用,同时,它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使用机械动力生产的近代化企业,对于后来的洋务企业和民间近代工业的出现起着刺激作用。
这期间的外资工业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种完全是为进出口贸易服务的,其资本也是从属于外国洋行或轮船公司,如船舶修造,砖茶制造,缫丝和其他出口品加工、打包等。这类投资占全部外国工业投资的70%以上。另一种是食品、日用品、印刷等工厂和各埠租界的工业企业,投资都不大。在甲午战争前,外国在华投资总额估计为1.19亿美元,工业投资总额为1424.51万美元,占全部外国投资的11.93%,而在金融、商业、航运等方面投资约占总额的80%,反映了这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商品侵略的特征。
二、甲午战后外资工业在中国的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有利于资本输出的特权。在华开设工厂、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在中国的投资也飞速增长。
1、运输业
甲午战争后,外国在华运输业的投资由1894年的0.13亿美元增加到1914年的3.36亿美元,增加了24倍,是这一期间增长最快的行业,并在外国企业投资中占34.9%,比重最大。其中投资增长额90%以上是铁路投资,其次是轮船业投资。到1914年外资在华筑成铁路8600余公里(包括贷款筑路),占中国筑成铁路长度的90%以上,而中国自主筑成的铁路只有950公里,所占比重不到10%。航运业发展也相当迅速。在沿海和内河航运上,尽管中国轮船业有所发展,但外资轮船业仍占有优势。其中,英国轮船业由1892年的84.4%下降到1902年的60.4%与1907年的52.5%;而同时期日本的轮船业则由2.8%猛增至1902年的16.5%与1907年的24.6%,仅次于英国。
2、工矿业
1895年至1913年外商设立的工矿企业共116家,设立资本10956万元,包括制造业、矿业、公用事业在内。1914年外国在华工矿企业的投资估计共有1.96亿美元,占全部企业投资的20.4%。相当于商业(贸易与金融)投资3.54亿美元的一半多一点,占运输业投资5.31亿美元(船运、铁路和铁路借款)的三分之一。这时,帝国主义在华投资的基本性格是“商”而不是“工”。
这一时期外资制造业投资75%集中在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而其中60%以上是在甲午战争后根据设厂权新建的工业,这些又都是与中国民族工业竞争最激烈的部门。甲午战争前,外资企业的那种以船舶修造和出口加工为主的局面完全改变,成为以在中国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销售为主。
这一时期,英国的怡和、日本的上海纺织、内外棉成为三大外资纺织集团。外资不仅自建新厂,也大量收买、兼并华商纱厂,这种情况以后就更多了。华商纱厂原比外资纱厂创办早6、7年,也很有成绩,但自从外资入侵之后,就不断受到打击。1897-1914年,外资厂的纱锭由16万枚增至46万多枚,外资纱厂所占比重增至46%,华商纱厂退至54%。
面粉工业主要集中在哈尔滨、汉口、上海三地,截至1913年,外商在华面粉厂共有43家,设立资本共计1000余万元,日产能力10万包。
卷烟业也是甲午战争后新兴的外资工业,资本投资额很大。1902年成立的英美烟草公司随后垄断了全国卷烟生产。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城市公用事业,如煤气公司、自来水厂、电灯公司和电车公司等基本上被外资所控制。
矿业方面,在1914年以前,帝国主义以多种手段掠夺中国的采矿权约有40起,期限长者有50-60年,短者有20-30年,矿区遍及19个省区。其中1900年,英商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之机,以欺诈手段获取了民族资本经营的开平煤矿,以后临城、焦作、井径、本溪湖、滦州等几乎所有原本是中国人经营的大煤矿,都陆续以“中外合资”名义沦入帝国主义之手。1913年外资控制的煤产量共为713.7万吨,占当年全国煤产量的55.4%,占当年机械采煤量的93%。汉冶萍公司也因欠日本贷款而被日本控制。1913年中国机械生产的生铁几乎都被日资所控制。
三、甲午战后洋务企业的新变化
甲午战败,宣告了清政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