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二章电子.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电子

第十二章 电子出版 学者们大凡谈到信息革命的时候,总是要到德意志发明家谷腾堡(Johannes Gutenberg, 约 1400— 1468 年) ,因为他于 1455 年左右首次用活字版在西方印成了 42 行本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出版业的 先河。 “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是信息通讯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大飞跃;而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则是由印刷 机所导致的,也就是由机械技术应用于信息通讯领域而形成的。它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郁郁孕育并促进了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西方进入了发达的工业社会。而今,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 结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而发生的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将远比第一次技术革命所 1 产生的影响要巨大而深远得多。” 这种贝尔(Daniel Bell)式的“ 中轴转换” 的观点,把人类文明发展的线性 时间观变成了一种类似于主题变奏的三维空间观,即强调不同时代所关心的“主题”( 中轴)是不同的。一 个时代的发展是围绕着个中轴进行的,中轴换了,社会形态也跟着变了。因此,把握时代进步的节奏 和脉博就是要准确地把握当前的发展是围绕什么样的中轴展开的。 然而,纵观人类历史上的这两次革命,或中轴的转移,都与知识的传播手段有直接关系,而在手段 之中,都涉及到了出版。第一次革命的发动机便是印刷机,使知识广泛传播成为现实,而第二次是计算 机存储介质的革命和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促进了传统的印刷出版向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电子出版过 渡。随着传统的纸张媒体向电子媒体的转移,电子出版已经远远超出其“ 出版” 的含义,一种以知识生产 和信息服务为标志的新型的社会──信息社会──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人类文明史中,已经出现过两次媒体的转移,一次是从口头到文字(oral-to-literate) ,而另一次是 从手写到印刷(chirographic-to-print) 。第一次转移发生的时期主要以口头文化为基础的社会向以日益增 多书面为基础的社会的过渡时期。第二次转移将手写的文本转移到传播更广、机械方式印制的书本。书 写技术的这几次变迁或者叫媒体的转移,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知性,而且反过头来还对相互作用的认识论 产生了影响。这种认识论方法特别看重标志人类知识历史的变化,因为从中可以看出“全部知识和整个 2 人类生活的重新组织。” 而目前人类的文明又处于第三次媒体转折点──从印刷媒体向电子媒体转移。 那么,最近这次媒体伯转移意味着什么?根据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Nicholas Negroponte)在他 的《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的观点,信息网络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注视焦点将由 3 原子(atom)转向比特(bit) 。 这个比喻的意思是说,比特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从目前的技术角度看,任何形式的信息都能变成数字形式,即数字化,所谓的 being digital 的本意就是 一切都“正在变成数字” 。变成数字意即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转换成由二进位数来表示的信息。而数字化了 的信息则可以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从科学发展的进程看,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科学把人们引入了原子世 界,一个以原子为核心的物理世界,那么在当今的世纪之交,技术正在把我们引入比特世界,一个以比 特为基本单位的信息世界。4 比特正在迅速地取代原子,但作为有限的人,我们不可能像处理原子那样直接处理比特,因为它是 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必须借助于我们所发明的计算机进行间接的处理,于是人与计算机一起构成 了第三种实在。而我们目前正从物质实体向这种新的实在──虚拟实在──转移,哲学家把这种转移叫 5 “生存论转移”(ontological shift) 。 所谓的“生存论转移”是个比喻,我们可以拿“大陆飘移”(continental drift)做他对比,“飘移”没有方向 1 金吾伦,“信息高速公路与文化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97 年 1 期,6 页。 2 Walter J. Ong, Ramus, Method, and the Decay of Dialogue(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 Press, 1958, 1983),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