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CT扫描仪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图) 浏览: 606 -
CT扫描仪
人体内脏器官发生了病变,如果医生能看见病灶具体在哪里,有何症状,便可更好地对症下药,迅速、彻底地解除病人的痛楚。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医院里,先后出现了一种新式机器——CT扫描仪。它的全称叫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CT是英文词组Computerized?Tomography的字母缩写。这种机器就具有上述人们所希望的功能。 CT扫描仪的发明是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X射线被发现的基础上获得的。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为人类利用X射线诊断与治疗疾病开拓了新途径。但X射线拍摄出的物体照片只是平面图像,看不出人体结构的立体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主治医生对疾病的正确诊断。 1917年,奥地利年轻的数学家雷杜利用数学方法证实,一个立体的物体,如果能利用前后、上下、左右、深浅等几个角度加以表现,则可以充分显示出它的立体特征。雷杜的这一论点,成为CT技术发明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1938年,一个名叫法兰克的放射学专家,开始实际验证雷杜的观点,利用X射线诊断疾病,发明了一种被称为X射线断层摄影的诊断新技术。 有了电子计算机,有了X射线的断层摄影技术,CT发明者就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20世纪60年代初,科学家奥特杜尔夫与美国塔费茨大学生物学教授阿伦·科马克设想,用高灵敏度的X射线检测器来接受断层扫描穿越过人体的X射线,把测得的大量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处理,便可更好的分辨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科马克坚持了这方面的研究。而英国电子工业公司和英国中央实验研究所的戈弗雷·豪斯菲尔德后来居上,于1972年4月,在英国放射学会年会上首先宣布了研究CT机的报告,立刻轰动了整个世界。随后,科马克也制成了CT机。豪斯菲尔德与科马克这两位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最终为人类医学事业创造出了一代崭新的X射线诊断机——CT机。 CT机的外形非常漂亮。一张带有软垫的检查床宛如一辆推车,按动电钮,检查床就会缓慢向前或向后移动。在CT机身的一旁还有一个装有电子计算机的柜式控制台,上边安装着大大小小的按钮和开关。控制台顶上竖放着一架电视显示器。在控制台的操纵下,CT机开始工作,显示器屏幕上便会显示出检查结果的图像。检查工作完毕后,医生还可以从CT机里取出拍摄好的X线照片,照片上的图像与检查过程中显示器屏幕上显示的一模一样。
核磁共振机
CT机发明至今的三十年时间里,就已经更新换代了好几次。1972年,豪斯菲尔德和科马克向世界展示的CT机,是第一代产品,完成一次扫描需用4分钟~5分钟;而用两个X射线管组成的第二代CT机产品,每次扫描仅需用30秒钟~120秒钟;第三代CT机产品用多个X射线管组成,能够用2.5秒完成一次扫描;到了第四代CT机,扫描时间减少到只需1秒钟;最近,科学家正在研制超高速的第五代CT机,按设计仅需用1%秒的时间就能完成扫描,还可以捕捉到人体生理活动的动态变化。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使医学革命更向前推进了一步。它是通过使用一个强磁场中频率极高的电波扫描人体,从而对人体内部,特别是体液流动过程的情况进行成像观察。 虽然CT机和核磁共振扫描仪这些高技术的医疗设备制造成本十分昂贵,但它们的确使人类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程度大大提高了,因而被誉为20世纪医学诊断领域所取得的最重大的突破之一。 CT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835372.html
在x-ray穿透人体器官或组织时,由于人体器官或组织是由多种物质成分和不同的密度所构成 的,所以各点对x-ray的吸收系数是不同的。为了便于分析,将沿着x-ray束通过的人体分割成许多小单元体(即体素),另每个体素的厚度相等,即为 l。设l足够小,使得每个体素均匀,假定为单质均匀密度体,每个体素的吸收系数为常值。 当入射第一个体素的X线强度为I0时,透过第一个体素的X线强度I1为:I1=I0e-u1l, u1是第一个体素的吸收系数,对于第二个体素来说,I1就是入射的X线强度,设第二个体素的吸收系数为u2,X线经第二个体素透射出的强度I2 为:I2=I1e-u2l,将I1的表达式代入上式,有I2=(I0e-u1l)e-u2l=I0e-(u1+u2)l,最后,第n个体素透射出的X线强 度I=In=I0e-(u1+u2+...+un)l。将上式中的吸收系数进行对数变换,并移至等号左边得:u1+u2+...+un=-1/l*lnI /I0,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X线的入射强度I0,透射强度I和物体体素的厚度l均为已知,那么沿着X线通过路径上的吸收系数之和u1+u2+...+un 就可以计算出来。
为了建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装载机整机调试工作指南书指南.pdf
- matlab常用内部函数.pdf
- Ic卡在中小学校校产与教学物资管理的探索.doc
- 步进扫描光刻机同步控制和硅片变形误差补偿技术研究.pdf
- 项目范围管理1中英文对照.pdf
- 多种查找算法实现和其比较.doc
- 关于智能网卡的网络数据获取平台优化技术.pdf
- MODBUS转PROFIBUS 网关 英威腾CHF100A变频器.pdf
- 第3讲 C 控制语句.ppt
- 个人信用卡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及模型研究_迟国泰.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6141-202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交通数字化支付应用指南.pdf
- 《GB/T 46141-202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交通数字化支付应用指南》.pdf
- GB/T 16855.1-2025机械安全 安全控制系统 第1部分:设计通则.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6855.1-2025机械安全 安全控制系统 第1部分:设计通则.pdf
- 《GB/T 16855.1-2025机械安全 安全控制系统 第1部分:设计通则》.pdf
- GB/T 2940-2025柴油机用喷油泵、调速器、 喷油器弹簧 技术规范.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940-2025柴油机用喷油泵、调速器、 喷油器弹簧 技术规范.pdf
- 《GB/T 2940-2025柴油机用喷油泵、调速器、 喷油器弹簧 技术规范》.pdf
- 《GB/T 30174-2025机械安全 术语》.pdf
- GB/T 30692-2025提高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性的规范.pdf
最近下载
- 2017款东风风行景逸X5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基于canslim与FESC的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pdf VIP
- 中餐礼仪中菜肴的点菜原则 中餐点菜礼仪.docx VIP
- 子藏 笔记 庸闲斋笔记-清-陈其元.docx VIP
- 子藏 笔记 遂昌杂录-元-郑元祐.docx VIP
- 古代牝户手抄本雨花香PPT课件.pptx VIP
- 华创金工大师系列成长型之一:CANSLIM 2.0投资法.docx VIP
- 子藏 笔记 闲居录-元-吾衍 (2).docx VIP
- 子藏 笔记 日录-明-吴与弼 (2).docx VIP
- 1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的护理查房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