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古生代以来古亚洲洋构造域主要块体运动学特征初探.PDF

晚古生代以来古亚洲洋构造域主要块体运动学特征初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晚古生代以来古亚洲洋构造域主要块体运动学特征初探

第 1 7 卷   第 1 期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Vol . 17  No . 1 ( ) 2002 年 3 月 113~120          PROGRESS  IN  GEOPHYSICS              March  2002 晚古生代以来古亚洲洋构造域 主要块体运动学特征初探 1 2 任收麦  黄宝春 (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 ; 2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  要]  基于近年来的古亚洲洋两侧地质和古地磁资料 ,总结华北块体和西伯利亚板块拼合焊 接的时间和位置 ,对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以来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进行简要阐述 ,探讨了华北块体 与西伯利亚板块的运动学特征. 早侏罗世 ,西伯利亚板块北向漂移达到高潮 ,转为南向漂移. 受其 影响 ,早侏罗世期间华北块体也表现为相应的南向位移 ,但由于块体间造山带的应力消减 ,使得南 向位移量产生差异. 早侏罗世以后 , 由于库拉板块的斜向俯冲 ,使得华北块体转为北向漂移 ,并产 生 10°左右的逆时针旋转和形成中国东北巨大的弧形构造体系. [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古亚洲洋 ;运动学 ( ) [ 中图分类号]  P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2 0  引 言 近十年来 ,随着大量古地磁工作的开展[ 1 —10 ] , 中国三大块体 ,华北 、扬子和塔里木块体 的碰撞缝合时间已渐趋于明朗 ,在东部碰撞大致时间为晚二叠纪 —早三叠纪[ 11] ,完全闭合 为中侏罗世末[ 12 ,13 ] . 整个地质时期三者的构造演化历史 ,地质 、古地磁 、古生物等方面的吻 合性 、差异性也得到很好的研究[ 14 ] , 并且华北 、扬子二板块碰撞 闭合的模式也有专题研 [7 ,15 ] ( ) 究 . 对于位于华北块体 中朝 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巨型弧形构造带的形成及其构造 演化历史 ,尽管已有专文论述[ 16 —18 ] ,但更多的探讨了晚古生代以前的演化历史 ,而晚古生 代以来陆内运动特征研究和燕山运动对兴蒙造山带的影响 ,显得尤为重要. 1  华北块体和西伯利亚板块拼合焊接的时间和位置 ( ) 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存在两大造山带 ,一条是 Suess 1991 认为古生代时亚洲 ( ) 主要是沿西伯利亚 安加拉 陆核的西和南缘往外生长 , 由此产生的元古到早中生代的造山 ( ) ( ) 拼合体称为阿尔泰造山带 Altaids 或称中亚褶皱带 , 自东向西包括蒙古 - 鄂霍斯克带 、阿 ( ) 尔泰/ 萨彦带 、哈萨克斯坦微陆、天山带以及乌拉尔带等 ;另一条是沿华北块体 华北克拉通 ( ) 北缘往外生长的满洲褶皱带 兴蒙造山带或北方造山带 ,它由华北克拉通北部古生代活动 陆缘错移出去的碎片构成 ,从北山经内蒙古延伸至俄罗斯远东的南部 ,在那里和阿尔泰带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