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高原反应开启高三化学高效复习-浙江化学会.DOC

跨越高原反应开启高三化学高效复习-浙江化学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跨越高原反应开启高三化学高效复习-浙江化学会

跨越“高原反应”,开启高三化学高效复习 余杭中学 张凤琴 311121 摘要:笔者把学生在学习中最需要具备的而学生又恰恰缺乏的能力和思想归纳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高原反应”。本文分析了“高原反应”存在的原因,并结合建构学习理论提出“建构教学模式”。最后用实例说明了在教学中如何跨越学生学习化学“高原反应”。 关键词:建构理论 化学“高原反应” 模式 一、化学“高原反应”及成因分析 (一)、化学“高原反应”的自定义 “高原反应”,指学生学习化学到一定程度遇到易生阻碍的关键环节,从而表现出化学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凡事跨越了“高原反应”,就会使“高原反应”前后二者畅通起来,灵动起来,开阔起来。学习化学,绝大多数学生觉得知识点多,零散难记。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化学,许多化学教师作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和尝试,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想。我结合教学实际,觉得学生正是缺乏了化学能力和思想,才导致学习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的。 案例1.在高三化学教学中,关于有机化学推断内容的《信息的采集、加工与整合的有效化处理》,其中有一环节是要求学生读题,采集题中给于的条件性信息,并给出加工、分析后的结论 : (浙江理综·29)[14分]苄佐卡因是一种医用麻醉药品,学名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它以对硝基甲苯为主要起始原料经下列反应制得: 采集的信息 加工、分析后的结论 ? ? 在反复的磨课过程中,这一环节很难按照我预设的情景进行。第一次磨课出现了小冷场,学生有点不知所措;第二次磨课我用了字体颜色差异的提醒,但是学生的反应还是很不强烈;第三次和第四次磨课中,我利用举例示范的方法,才使这个环节稍微流畅了一些。个中缘由我认为学生缺乏了分析能力、提炼能力、迁移能力以及差量思想方法。这也导致学生只能懵懂地就题论题,解决一个算一个,但不能由此披荆斩棘,解决一片类似的题目。我把学生在学习中最需要具备的而学生又恰恰缺乏的能力和思想归纳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高原反应”。公开课后,我倾听了评委老师的点评,自己再反思:我的举例达成的效果,虽然使课堂的流畅性很成功,但是在本环节的教学效果上,却打了很大的折扣,学生只能依样画葫芦,作顺势反应。如果离开了我的课堂实例,独立做题时,能否还能沿着这个思路顺利解题?根据这些反思,公开课后我做了再一次的修改调整,将总结部分的表格归纳作为课前的基础复习处理,强化已有知识基础,用以突破综合性难题: 课前预习:近几年高考中,关于反应条件考查的高频考点整理 反应条件 可能含有的基团 浓硫酸△? 稀硫酸△? ? NaOH水溶液△ NaOH醇溶液△ ? H2、催化剂 ? O2/Cu、加热 ? Cl2(Br2)/Fe ? Cl2(Br2)/光照 ? 性质信息 可能含有的基团? 能与NaHCO3反应的 ? 能与Na2CO3反应的 ? 能与Na反应的 ? 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 与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产生绛蓝色溶液) ? 使溴水褪色 ? 加溴水产生白色沉淀、遇Fe3+显紫色 ?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当再一次上这个内容的时候,课堂进展相当顺利。由于课前对该重要知识点进行了简单回顾整理,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主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从而顺利的解决该题。而且再碰到相同类型的题目,也能够顺利地想到用该方法突破复杂的知识点。 案例2:《水》专题复习 [情景再现] 师:教师在黑板上只写了个水字,同学们打开回忆的窗门回想中学化学中有关水的知识点,请同学自告奋勇把知识点写在黑板上。 生:有将近12个同学自告奋勇地把能回忆起来的有关水的方程式,写满了整个黑板,覆盖了所有中学化学有关水的知识点。 师:给以学生的肯定后,提出一个要求,把这一黑板有关水的知识点,零乱的知识归类整理成有体系的知识网。 生:一段时间后,有五位同学简单地列出了自已形成的知识网,有的以盐类水解的角度去归纳,有的以有机化学的角度归纳。有的以水为反应物的角度归纳,有的以水为生成物的角度归纳。 师:总结、分析知识,归纳的依据,形成一张有关水的知识网络。 [反思视点] 反思一: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话,没有用多媒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率很高。学生不仅复习了水的知识,还学会了怎样整理归纳知识,学会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 反思二:把时间让给学生。觉得以上这些方面的成功落实,充分体现了把课堂时间多让给学生,老师只给一点引导和适当点拨,而要把课堂时间多让给学生,设计怎样的活动方式是以后课堂活动应积极采用和遵循的原则。 我以为这些教学亮点,充满了教学的智慧,饱含着许多教学理念,体现着教师教学的功底。如果能及时记录下来细细分析,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很有意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