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伤寒论条辨 明方有执
序
医之为道。肇始于本草经。阐明于素难
。至伤寒论而大备焉。本草经者神农氏之书
也。素难者轩岐越人之书也。伤寒论仲景氏
之遗书也。然本草之作于神农氏。世传其说
而不经见。嘉本草序谓。神农尝百草而医方
兴。上世未有文本。师学相传。谓之本草。
两汉名医仲景华佗诸贤。始因古学附以新说
。通为编述。本草由是始见于经。诚如是。
仲景既已首事其间。而乃有是论之作。
则其先后素难而股肱之。其功岂不远贤
于神皇轩岐与越人而独盛哉。于是医门尊之
以为圣。犹儒门之圣孔子而宗师焉。然则斯
道之大。其所以继往圣而开来学人。顾不大
有赖于斯文邪。夫道不出自圣人不足以言大
。何谓大道。道莫大于尧舜。孔子之赞尧。
则曰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孔子簇圣之大成。子贡之赞孔子。则曰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然
则圣人之所以大。无有不出自天者。噫本草
之作于神农氏。继天而立极者也。素难之作
于轩岐越人。启天人之秘也。是论也本之风
暑湿寒。发之于三阳三阴。风暑湿寒者天之
四气也。三阳三阴者。人之所得乎天。周于
身之六经也。四气有时或不齐。六经因之而
为病。是故病统乎经。中伤合并。脉证传变
。
标本虚实。表里寒热。汗吐下温。正反
逆从条。之以法。而法三百九十七系之以方
。而方一百一十三者。天人事物错综之自然
而然者也。其以风为首论者。即素曰风为首
百病之长之意也。其推而至于坏病。不以病
名名病。而以坏名者。坏则不能尽其变。而
举以名之。故概之以坏。曰坏者。即素问曰
万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之意也。自其析而
言之。诚万殊也。然既坏矣。而曰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其所以
妙于一本者。岂小道者所可得同日而语哉。
读之者皆知其为伤寒论也。而不知其乃有所
为于伤寒而立论。所论不啻伤寒而已也。本
草素难之显仁藏用者。
表表然无余蕴矣。所以法而世为天下则
。方而世为万病祖。乃至预有集斯道之大成
。而擅百世宗师之同归者。道不同而同出于
天。天者理也。理在人心。无古今方隅之异
也。何则乃有不同是心。
不宗师斯。而铃捶活人类证焉。铃捶活
人类证者出。而斯道日茅塞矣。继素难之往
辙。难乎其有人焉。非天下之病。是病者有
所不幸而然邪。何斯道之至于斯也。嗟乎七
篇不作。杨墨之横流不息也。濂洛关闽之传
注不出。尧舜孔子之道家殊而户异也。是故
义利之辩。图象性命之问难。其所以为不得
已者。易地则皆然也。余何人斯而条辨哉。
盖将以为后之有志仲景之堂室者。级阶梯之
助云尔也。
时万历己丑春三月戍申朔新安方有执书
伤寒论条辨引
传曰。仲景者姓张氏。名机。仲景其字
也。南阳人。(张松北见曹操以其川中医有
仲景为夸以建安言之则松亦仲景时人)受业
于同郡张伯祖。善于治疗。尤精经方。举孝
廉。官至长沙太守。
后在京师为名医。于当时为上手。以宗
族二百余口。建安纪年以来。未及十稔。死
者三之二。而伤寒居其七。乃着论二十二篇
。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
文辞简古奥雅。古今冶伤寒者未有能出其外
者也。其书为诸方之祖。时人以为扁鹊仓公
无以加之。故后世称为医圣。夫扁鹊仓公。
神医也。神尚矣。人以为无以加于仲景。而
称仲景曰圣。岂非以仲景之见诸事业。载诸
简编者。皆表章天人。股肱素难。达之天下
。通之古今。易简而易知易能。非神奇怪异
。人之所不可知不可能者所可同年而语哉。
是故称圣焉。贾太傅曰。吾闻古之圣人。不
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
语不虚矣。然医圣也。书曰论。何也。
论也者。仲景自道也。盖谓愤伤寒之不明。
戚宗族之非命。
论病以辨明伤寒。非谓论伤寒之一病也
。其文经也。其事则论。其心则以为始事于
戚。乃不欲忘其初。
其多则惠我后人。其意则又不欲以经自
居。易曰谦谦君子。此之谓也。吾故曰。名
虽曰论。实则经也。
虽然若曰伤寒经。殊乖矣。必曰医经。
称情哉。(论之条目。坊间行本。法则平敷
瀚布。漫不可纪。
方则增补加减者。独遗桂枝附子去桂加
术汤。无补而缺一。今以三百九十七者条隶
六经。各有纲纪统属。以相部领。维之使有
定序。余亦章句圈绝。庶便初学易读。补方
之缺者。数亦合矣。而证外之外又无谓。疑
外与列。真草皆相似。或传写之误。然人皆
曰伤寒论也。金匮序略曰。伤寒卒病论。卒
读仓卒之卒。诚书之初名。此其有据也。但
不知卒病二字。漏落于何时。俗尚苟简。承
袭久远。无从可稽矣。君子于此。不能无憾
焉。)
万历癸巳阳月之吉九山山人方有执识
阳病在表之图
阳病在表之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