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现今地壳活动性-西北地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藏高原的现今地壳活动性-西北地质

第42 卷 第 1 期 西 北 地 质 V o l. 42 N o. 1   2009 年 ( 总 168 期) N O R THW E ST ERN GEOL O GY 2009 (Sum 168)   ( )  文章编号: 2009 0 1003409 青藏高原的现今地壳活动性 蔡 厚 维 (甘肃省地勘局第四地质勘查院, 甘肃 酒泉 735000) 摘 要: 古近纪以来,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持续的俯冲作用, 造成了青藏高原强烈的陆内变形, 引起了古造山带的复活; 同时也使高原前陆盆地和内部的一些中小型盆地内数百米至数千米厚的新生 代地层发生褶皱和冲断, 遍布全区的逆冲推覆构造、走滑断裂和活动褶皱, 在区域性的北东—南西向的 构造应力作用下, 导致高原地壳缩短加厚和整体向东滑移。高原的抬升是整体地、间歇性地、不均速地 隆升。它经历了古近纪缓慢抬升—新近纪末至更新世快速抬升—全新世地壳振荡运动频繁的三个阶段。 自7 M a 至今, 青藏高原累计抬高了3 000~ 3 500 m , 喜马拉雅山从古地中海崛起以来, 至少上升了5 000 m 。现代地热、地震发生, 至今没有停止活动。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古造山带; 构造变形; 层状地形; 岩浆与地热活动; 古地震事件 中图分类号: P 542+ 1   文献标识码: A   青藏高原是地壳上最雄伟高大的隆起带, 号称 河左旋走滑断裂带。鲜水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 “世界屋脊”。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 它经历了多 带。龙 门山逆冲走滑断裂带。澜沧江缝合 旋回的海洋扩张、闭合和板块俯冲以及多期次的海 带。    陆变迁, 由祁连山元古宙开始到北喜马拉雅造山带 1 新构造运动的表现与特征 结束的由北向南的大陆增生, 最后在雅鲁藏布江缝 合线发生相撞与焊接, 形成印度板块与欧亚陆壳的 11 构造形变 统一整体, 从而结束了特提斯洋的发育历史, 铸造 古近纪以来, 印度板块与欧亚陆壳的碰撞和持 了规模宏伟的北西西向, 连续的正弦曲线状展布的 续的俯冲作用, 造成了青藏高原强烈地陆内形变, 引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以来, 新构造运 起了古断裂带与古缝合带的复活。同时还使高原周 动十分活跃, 使喜马拉雅山脉从古地中海升起后, 一 边的前陆盆地和内部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发生褶皱和 跃成为 “全球之巅”。笔者从构造形变、地貌特征、 冲断。 岩浆、地热与地震活动及其构造地貌发育演化等方 高原北缘的阿尔金逆冲左旋走滑断裂带。由多 ( ) 条次级断裂组合而成, 呈北东东向延伸, 长达1 600 面, 探讨高原的地壳现今活动性 图1 。 ( ) km , 断裂带在和田—阿帕段, 古生界由南向北逆冲   缝合带断裂 带 编号: ①主边界断裂带。②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③班公湖怒江缝合带。④金沙 于新近系和中—下更新统之上, 由中、新生代地层 江红河缝合带。⑤东昆仑逆冲左旋走滑断裂带。⑥ 组成的褶皱, 在近断裂处翼角陡; 而远离断裂处则 柴达木北准阳断裂带。⑦祁连山北缘逆冲左旋走滑 翼角变缓, 新近系和更新统卷入褶皱之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