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下渗与径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7-下渗与径流

第六节 下渗(Infiltration);;一、下渗的物理过程;(一)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 1.渗润阶段: 分子力,当土壤含水量达到岩土最大分子持水量时逐渐消失。 2.渗漏阶段: 毛管力、重力,直至全部空隙达到饱和。 3.渗透阶段: 重力,稳定流动。; 3个阶段并无截然的分界,特别是在土层较厚的情况下,3个阶段可能同时交错进行。 有的将渗润与渗漏阶段结合起来,统称渗漏,渗漏的特点是非饱和水流运动,而渗透则属于饱和水流运动。;(二)下渗水的垂向分布; ;;随着下渗历时的延长,湿润锋面向土层深处延伸,直至与地下潜水面上的毛管水上升带相衔接。 在此过程中,如中途停止供水,地表下渗结束,但土壤水仍将继续运动一定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土层内的水将发生再分配的运动过程,其分布情况则决定于土壤特性。 实验证明:细颗粒土壤比粗颗粒土壤要慢些。;(三) 下渗要素;掐冰茄硼渐倍大善下雨握侥哇症喻颁拈鲍启捍胎鳃芥所堑架鱼巍蛇耕蒲稚07-下渗与径流07-下渗与径流;二、下渗理论与下渗经验公式;(二)下渗经验公式;1.霍顿公式(1940): f? =??fc+(f0-fc)e-βt??? f——t时刻下渗率, fc——稳定下渗率, f0——初始下渗率, β——常数,下渗曲线的递减参数, e——自然对数底。 fc、f0可由实测资料中直接求出, β则需根据实测资料作图推求。 霍顿公式反映了下渗强度随时间递减规律,并最终趋于稳定下渗。 优点:霍顿公式结构简单,在充分供水条件下与实际资料配合较好,至今仍被广泛应用。;2.霍尔坦公式 1961年美国农业部霍尔坦提出一种下渗概念模型。下渗率f是土壤缺水量的函数: f?=??fc+a(s-F)n??? a——系数,随季节而变,一般在0.2—0.8之间; S——表层土壤可能最大含水量; F——累积下渗量或初始含水量; N——指数,通常为1.4。 在降雨期,由于累积下渗量逐渐增加,缺水量(s-F)逐步减少,下渗率f趋近于fc 。 优点:便于考虑前期含水量对下渗的影响。;三、影响下渗的因素;P80图2-29: 具体显示出不同性质土壤之间下渗率的巨大差别。 P80图2—30: 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大小,决定了土壤初渗量及初期吸水能力的大小。;(二)降水特性的影响;2. 降水的时程分布对下渗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在相同条件下,连续性降水的下渗量要小于间歇性降水的下渗量。(因为在每次间歇期间,土壤水分仍继续进行分布,一部分深入下层,一部分耗于蒸发,因此表层下渗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在每一后继降水的初期下渗强度有所恢复,然后迅速下降,其下渗率较前次为小。;(三)流域植被、地形条件的影响;(四)人类活动的影响(坡地改梯田、植树造林等) 既有增大的一面,也有抑制的一面。 正反馈:坡地改梯田、植树造林、蓄水工程均增加水的滞留时间,从而增大下渗量。 负反馈: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则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减少下渗量。 利用:在地下水资源不足的地区采用人工回灌,则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增加下渗水量;反之在低洼易涝地区,开挖排水沟渠则是有计划有目的控制下渗,控制地下水的活动。 人们研究水的入渗规律,正是为了有计划、有目的控制入渗过程,使之朝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七节 径流(Runoff);一、径流的涵义及其表示方法;根据形成过程及径流途径不同,河川径流又可由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表层流)三种径流组成。 地(面)表径流(surface runoff):指沿着地表向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等汇聚的水流; 地下径流(groundwater runoff):指沿潜水层或隔水层的含水层,向河、湖,沼、海等汇聚的地下水流; 壤中流(subsurface runoff):指包气带土壤中的一种饱和水流,汇流速度介于以上两者。;(二)径流的表示方法 1.流量: 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立方米/秒。 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用流量过程线表示。 常用的还有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指定时段的平均流量。 2.径流总量: W——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立方米。 有时也用时段平均流量与时段的乘积表示:W?=?QT ;3.径流深度: R——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毫米。 径流深度R(毫米)可由下式计算: R=QT/1000F Q ——T时段内的平均流量为 (立方米/秒); F——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4.径流模数: M——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升/秒·平方公里。 计算式:M=1000Q/F;5.径流系数: α——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值。 含义:径流系数说明在降水量中有多少水变成了径流,它综合反映了流域内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