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品牌营销的成的功秘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特尔品牌营销的成的功秘密

英特尔品牌营销的成功秘密 英特尔是我们所熟知的品牌。在国际知名品牌咨询公司Int erbrand最新发布 度100强“全球品牌价 值排行榜” ,英特尔以320.15亿美元名列第7位。 一个看不见的计算机内置的B2B产品 ,居然做成了消费者品牌 ,而且还家喻户晓 ,不得不让人称奇 。按照常理 ,电脑厂商是它的客户 ,英特尔没有必要抛头露面 ,面向消费者吆喝 ,只需要服务好客 户即可。可英特尔为什么要做如此大的转变 ,像麦当劳、可口可乐等消费品一样在大搞品牌传播 , 是什么驱动了它向消费者品牌之路迈进 ? 其实 ,这个变革过程并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率先洞察趋势之后做出的英明决策 ,恰恰是外界环境变 化而使得英特尔不得已而为之。 有趣的是 ,在英特尔的发展史上 ,有很多不得而为之 ,包括int el这个名字。 曾经一次论坛上 ,一名专家解释英特尔的名字 ,说这个名字起得好 ,int el来源自于英文单词“智 慧” (int elligence ),让人一下子联想到智慧、高科技的企业 ,这说明创始领袖具有高瞻远瞩的判断 力和志存高远的愿景。 真的是这样吗 ? 事实上 ,这都是人们事后总结臆断的结论。这个成立于1968 的品牌 ,最初名字叫“摩尔——诺伊斯 电子公司” ,是英特尔的创始人诺伊斯 (Ro bert Noyce )和摩尔 ( o rdo n Moo re )名字的组合。但 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 ,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 ,此外英文里Moo re Noyce 听起来与mo re no ise (吵吵嚷嚷 )非常相似 ,所以他们不得已将公司名改成了“int el” ,是从集成电 路 (int egrat ed elect ro nics )两个单词中形成的缩写。于是 ,这个简单又富有科技内涵的名字就这 样诞生了 ! 早期的英特尔 ,作为计算机零件 (主机板、系统、软件和芯片 )制造商 ,技术创新一直是不可或缺 的条件 ,品牌营销却也是后来的无奈之举。 创新强劲 ,营销尚未觉醒 成立之后的三十 内 ,int el一直是一个弱关注品牌 ,即很少有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时会在意里面是否 有int el。与很多B2B品牌一样 ,它只是致力于创造最好的技术 ,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 ,并且以为只 要我能够持续在技术上创新 ,客户就会选择我的产品。可是市场的回应却是另外一种声音 ,光有创 新是远远不够的。 1989 4 月 ,技术助理丹尼斯·李·卡特认为英特尔的微处理器386无法取代286 ,主因是终端消费者 不会想要386所提供的强大运算能力 ,卡特认为必须直接说服386微处理器才是终端消费者所需要的 产品 ,这一提议得到总裁葛洛夫的大力支持。之后 ,卡特在丹佛市报纸广告登上将286黑体字画上 红色“X ” ,报纸下一版面即出现386并引用文字说明它的优点 ,此广告随后在全美报纸登出 ,并带动 了386销售量。 英特尔小试牛刀 ,从广告中感受到了一丝曙光 ,营销取得了初步成效。看似X 86利用广告营销拉动 市场的策略可以进一步推进。英特尔的算盘打的很好 ,基于技术的推动 ,我不断更新换代 ,用X 86 引领市场的发展 ,客户就会持续采用我的产品。 这一想法很好 ,如果顺利的话 ,英特尔将掌握主控权 ,继续巩固计算机关键零部件霸主地位。 然而 ,英特尔却遭遇两大困惑。 1 ) 强势的下游不甘受制于 早在1986 英代尔推出386微处理器时 ,蓝色巨人IBM并不愿意采用 ,而且整个PC行业除了康柏 之外 ,几乎都不愿意采用 ,计算机厂商更愿意停留在286时代。这使英代尔感到发展的危机。光靠 自己以技术升级驱动下游更新换代 ,颇具难度。前面我们提到的89 英特尔利用广告直面消费者 , 营造了一种拉力 ,但这种拉力不够强大 ,难以真正驱动厂家跟随自己更新换代的步伐。 2 )数字概念不受法律保护 广告强化了X 86的概念 ,教育普及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 ,很快英特尔又遇到新的问题。以数 字为认知标识的X 86产品不仅客户采用 ,竞争对手也采用了英特尔苦心营造的X 86概念。 由于“以数字命名的品牌不受商标法保护” ,所以Int el竞争对手纷纷将自己的产品也命名为286、386 ,这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偷走市场。一时间 ,X 86成为行业标准概念 ,并不专属于英特尔。 内忧外患一股脑来临。面对强势下游的不合作 ,X 86不受保护而为竞争对手做嫁衣 ,英特尔深知 , 光有技术创新力难以为继 ,企业需要寻求营销突破与变革。 可见 ,英特尔也是逼出来的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