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燕鸥指名亚种
* * 中華白海豚 山羌 台灣山椒魚 諸羅樹蛙 黑面琵鷺 小燕鷗 華 豚 海 白 中 居住環境?: 中華白海豚則喜歡住在淺水地如香港沿海一帶。 活動範圍 : 一般生活地方多是淺水處,牠們的休息或是遊玩都會集結在近沙灘的海域,在捕獵的時候,牠們會在淺水及多岩石的水域一帶出現。 出現的時間?:一般來說中華白海豚的生活是要配合潮水及日照的時間,牠們會在潮漲的時候出外捕食. 生存的數量及保護:目前人類所知有關中華白海豚的資料不多,珠江口和南非的中華白海豚是少數曾進行較詳盡的研究及調查的種群。中華白海豚亦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完全禁止有關的國際貿易。 山 羌 型態?:身長不及一米,雄性有短角而雌性僅有骨質隆起,在鹿科動物中公山羌的角並不特化,且保有其他鹿科動物所沒有的上犬齒,靠保護色及靈敏的行動來避敵,雄性額內緣至角基內側各有一黑色條紋,雌性則在額前有盾型班塊,白色的腹部以及尾巴下方的白色也是主要特徵,叫聲似犬吠. 分佈:山羌自然分布於華中、華南地區與臺灣 習性:山羌多數獨居,其領域幾乎不會重疊,於一隻雄性的領域中可能會有三、四隻一齊的雌性。 繁殖:山羌雌性大約五個月才性成熟,開始排卵,排卵間隔約14天,每胎生一隻,懷孕期7至8個月,生產後3至4天便可再受孕,不受哺乳影響. 台 灣 山 椒 魚 名稱:學名是Hynobius formosanus,又名臺灣小鯢,因身上有山椒的味道,所以被稱作山椒魚。 體型:其體長約6~9公分,終生具有尾巴,屬於兩生類的生物. 分佈:原本是處於寒帶的物種,約在十萬年前的冰河時期,牠們移至臺灣生活,就是所謂的孑遺生物,現可在臺灣二千(或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山(如玉山)看到他們的蹤跡。 滅絕:因為生活環境受侷限,以及棲息地森林砍伐破壞,現已屬於瀕臨絕種動物。 諸 樹 蛙 羅 外觀特徵:諸羅樹蛙的體型為中小型,背部黃綠色,腹部為白色或淡粉紅色,由吻端至四肢全緣均鑲上白邊。 棲息地與生態分佈:分布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農耕地。其棲息的地點都與人類農耕有關,如荔枝園、芒果園、甘蔗園、鳳梨園、麻竹林、番石榴園、香蕉園、柑桔園、檳榔園及水田等。 食物:由諸羅樹蛙胃含物,成蛙在竹林與水田中以覓食昆蟲綱動物為主,其中以鱗翅目及雙翅目數量最多。 繁殖活動:繁殖季節約從每年3月開始直到同年 8月底結束。 黑 面 琵 鷺 特徵:有著琵琶的大嘴是琵鷺類鳥類共有的特徵,長的很像可能混群的白琵鷺,但與白琵鷺比較,黑面琵鷺的體型稍小一點,面部的大片黑色裸露皮膚以及短而蓬鬆的冠羽是黑面琵鷺主要的辨識特徵。 分布:七股潟湖、魚塭區、曾文溪口海埔地,另外可見於許多其他濕地裡,但是出現數量均不 多,停留時間也不長 其他別稱:台灣七股當地人因其嘴巴扁平像湯匙在水中攪來攪去找東西吃,台語稱之為「烏面抐桮」[2]、「烏面仔」、「烏面鳥仔」。台灣的宜蘭地區則稱為「飯匙鵝」。 繫放信息:近年來東亞地區採取統一規格對黑面琵鷺進行繫放研究,迄今為止已經繫放的黑面琵鷺信息如下,在野外看到佩有下述腳環的黑面琵鷺就應該儘快聯繫當地的鳥類繫放機構,以協助搜集關於黑面琵鷺繁殖遷徙的相關資料。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