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土木局营缮课建筑人才的来源及其建树:.PDF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土木局营缮课建筑人才的来源及其建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土木局营缮课建筑人才的来源及其建树:

《臺灣史研究》 第 22 卷第 3 期,頁 51-96 民國 104 年 9 月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 建築人才的來源及其建樹: 以尾辻國吉為例  蔡龍保 摘 要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邁向近代化、致力於殖產興業,過程中欠缺技術人才,渡邊 洪基等舊幕臣懷抱「技術立國」的構想,與抱持「工業立國」理念的民間企業家結 合,成立工手學校,展現「技術立國」和「工業立國」的角色與功能。值得注意的 是,工手學校在日本國內達成「技術立國」、「工業立國」的使命後,隨著日本帝 國對外擴張,進一步前往海外活動,陸續在臺灣、朝鮮、滿洲發揮其長才。本文 究明日本帝國經營殖民地臺灣所需的建築技術人才之來源,工手學校畢業生在臺 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中的角色與重要性,及其與帝國大學和其他工業學校出身 的技術者之關係,彰顯技術人才流動與殖民統治的關係。並以尾辻 國吉為例,闡 明工手學校層級建築技術人才在臺灣官廳活動之實況,及其所代表的歷史意涵。 關鍵詞:工手學校、建築教育、尾辻 國吉、技術官僚、臺灣總督府                                                          本文初稿曾以〈工手學校與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以尾辻 國吉的在臺活動為例〉為題,發表於 2014 年 10 月 2-3 日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之「日本帝國與殖民地:人流與跨境」國際學術 研討會,蒙評論人黃俊銘教授和許雪姬教授提供寶貴意見,修改投稿階段,亦蒙匿名審查人、期刊 主編、編輯委員惠賜諸多寶貴意見,得以改正諸多誤謬之處,特此誌謝。另,本文為日本立教大學 2010 年度招聘研究員的研究成果之一。 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來稿日期:2014 年 10 月 31 日;通過刊登:2015 年 3 月 27 日。    52 臺灣史研究 ‧第22 卷第 3 期  一、前言 二、工手學校與臺灣 三、尾辻國吉來臺前後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之人事結構 四、工手學校建築技手的生涯:以尾辻國吉為例 五、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前言 從古至今,在歷史發展的進程當中,「跨境」與「人流、物流」都是歷史變 動脈絡中值得仔細觀察的一個視角。「跨境」代表不同區域的交流,「人流、物流」 則是交流的媒介,背後含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技、藝術等不同元素。 具差異性的兩地,原本各自具有的元素在跨境之下所帶來的衝突、矛盾,抑或融 合、發展、進步,皆值得進行深入探析。 殖民地內部的跨境並非在各個領域皆有其發展上的必然共同性,而是「同中 有異」,或「異中有同」。各個元素的跨境可以是政策推動下的成果,也可以是自 發性的結果,或是兩者交錯之下的產物。就日治時期臺灣史研究而言,相較於 「物 流」的跨境在探討經濟、商業、貿易等議題會自然觸及,「人流」的跨境似乎較 少被提出來專題討論,多是附帶於經濟、商業、貿易、政治的討論脈絡之下。累 1 2 積較多的是臺灣人前往島外發展的研究 ,例如,中村孝志、 若林正丈、 梁華 3 4 璜、 林滿紅 等,探討「臺灣人」、「臺灣籍民」在華南地區及東南亞的活動。 近年的研究,則明顯有「以人為中心」和「擴大區域」等兩個特色。鍾淑敏〈日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