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总是愁人的”.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丽总是愁人的”

( ) 20 10年第 1期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总第 144 期     No. 1 20 10 Journal of J inan U n iversity ( Ph ilo 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 s)    Sum N o. 14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美丽总是愁人的 ” ———论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忧郁气质 杨经建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 10081)   [摘  要 ]  忧郁意识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承载方式和生命体验方式 。忧郁意识在文学中以审美体验形式 出现时 ,便成为 “美丽 ”的 “总是愁人 ”的艺术化生命感觉 。由于中西文明的形成机制和思维方式不同 ,西方文 学更倾向于悲剧性和悲剧意识 ,中国文学则主要体现出忧郁性与忧郁精神 。20 世纪的中国文学在继承传统 文学忧郁因质的基础上融合了 “现代性焦虑 ”并形成了特定的忧郁气质和基调 ,在创作表现上呈示出 “契珂 夫式忧思 ”、“川端康成式忧悒 ”和 “维特式忧怨 ”等三种形态 。不过 , 20世纪中国文学并非全然没有悲剧性质 素 ,因为忧郁意识的极致便趋向忧患精神并逼近悲剧意识 ,像鲁迅 、北岛等作家的创作都体现出明确的忧患 意识和或隐或现的悲剧精神 。 [关键词 ]  20世纪中国文学 ; 忧郁意识 ; 悲剧意识 ; 忧郁美 [中图分类号 ]  I206.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5072 (2010) 0 1 - 0027 - 08 雨雨 ,体念着这光怪陆离世界的离合悲欢 ; ……我们 一 傲视当世 ,似乎时间与 自然已把所有财富都堆在我 们脚前 。我们活着 ,经历着这一切 ,但是转眼之间 , [ 2 ]65 据悉 , 2006 年度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文学奖得 我们变得一无所有 。” 这种生命存在形式的不和 主奥罕 ·帕慕克的理由是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 谐将生命主体导入忧郁情状并被艺术化为创作的忧 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事 郁感 ———人类可以在忧郁美感中求得心灵的认同。 实上 ,忧郁作为一种情感承载方式和生命体验方式 进而言之 , “忧郁是一种向上的倾向, 向存在的高度 [ 3 ]232 有其特定的生成机制 。忧郁首先是一种理应如何和 的倾向,是因没有在高处而感到的一种痛苦 。” 实际如何的感性的矛盾 , 它的基本表现是生命存在 它所忧虑的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命流逝 ,而是生 ( ) 形式不合 目的性而造成情感表现形式的分裂 。孟子 命必须 应该 这样流逝 。 就曾说过 : “君子有终生之忧 ”, 亚里斯多德也说 : 这突出地表现于人类以自我意识渴望永恒而个 [ 1 ] 124 体生命难以持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