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介绍.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米族介绍.doc

普米族介绍 1.民族概况 普米族现有人口33600人(2000年)。除云南外,还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分布。普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高原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少数分布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县,临沧地区的云县以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木里藏族自治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等地,与当地其他民族杂居。其中,云南普米族人口占全国普米族总人口的97.99%。普米族生活在横断山脉纵谷区中部。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金沙江和澜沧江由北向南贯穿全镜,形成高山峡谷、小块盆地交叉相间的地形。著名大山有老君山、玉龙雪山、雪邦山、玉坪山、牦牛山、大药山等,冲江河、巨甸河、白角河、通甸河、永春河、基独河等河流分别注入金沙江和澜沧江。最高山峰海拔5596米,最低河谷海拔1200米。此外,还有著名的泸沽湖、程海、玉海等高原湖泊。这些地区气候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山区属中温带湿润气候。由于地形高差突出,具有显著的立体气候特征。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2左右,年降水量约900-1000毫米。土壤有红壤、棕壤、沼泽土、冲积土、水稻土等,适于种植玉米、大麦、青稞、马铃薯、荞子、燕麦、稗子等耐寒作物,部分温湿地区也能种植水稻、棉花、甘蔗等作物。普米族地区资源极为丰富。1950年代,整个普米族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达50—70%。就是到了今天,境内的老君山一带,森林覆盖率依然达到70%以上。盛产云南松、冷杉、铁杉、香樟、漆树、花椒等优质木材和经济林木,为云南重要林区。矿产有煤、铁、金、银、铅、锌、水银、石棉、铜等,动物有虎、豹、熊、野牛、豪猪、麂子、白猴、马鹿等。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普米语有南、北方言之分。四川省木里、盐源等地区的普米语属北部方言,云南省宁蒗、兰坪及丽江、维西等地区的普米语属南部方言。方言之间差别较大,通话困难。一个方言区内,在词汇和语音上也有区别。普米语的使用分三种类型:一种是单纯使用普米语区,包括兰坪县河西乡箐花、玉狮、三界、大羊四个行政村和宁蒗县永宁区温泉乡和翠依乡,这里的普米族都熟练使用本民族语言。一种是以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为主,本民族语言为辅。还有一种是藏族使用普米语,主要是四川木里、盐源县的部分地区,普米语曾是这里主要的交流语言。普米族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环境之中,男子大多兼通彝族、白族、纳西族、汉族等几个民族的语言。如今,年轻一代多用汉语作为日常交流语言。普米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历史上,木里和宁蒗一带的普米族,曾经使用一种简单的图画文字。另外,这里的普米族还使用一种用藏文字母拼写的文字,用来拼写普米族读音的原始宗教经典,用以记载本民族的历史传说、诗歌故事等,但主要是巫师(“韩规”)用于宗教活动,有学者称之为“韩规文”经典。近代以来,普米族地区已普遍使用汉文。普米一词是普米语音译,本意为“白人”,是民族自称。各地普米族还有不同的自称,如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普英米”;宁蒗的普米族自称“普日米”或“培米”,“米”在普米语中的意思是人,“培”、“普英”、“普日”等是一音之转,都是“白”的意思,所以,普米的意思就是“白人”。普米族自称“白人”,与其自古崇尚白色、以白色象征吉利有关。其他民族对普米族则有不同的称呼,如藏族和纳西族称其为“巴”或“博”,彝族称其为“窝珠”,傈僳族称其为“流流帕”。汉文历史文献上称其为“巴苴”或“西番”。在普米族的他称中,“西番”一词在晋代已经出现。晋初张华《博物志》卷3《异兽》中载:“蜀中南高山上,有猕猴,长七尺,能人行健走,……西番部落辄畏之。”可知在蜀郡附近当时已有西番部落族群在活动。唐代以来,西番一名亦用于称吐蕃,或说是吐蕃系西番的别称。宋代《文献通考》中,“西番”与“吐蕃”则分别记载。文献记载中的西番,包括了几个族源、语言均相近的自称族群,普米族仅是其中人数较多的一支。其所包括的成分除普米族之外,还包括藏族的一部分。1960年10月,国务院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普米族。 从汉文史籍和本民族传说及民族学资料来看,普米族源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氐羌族群。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普米族旧称“西番”,源出古代氐羌族群。普米族先民原居于甘肃省南部和青海省东部,后来进入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并逐渐沿着金沙江、雅砻江南下。约在公元7世纪以前,他们已分布在今四川越西、冕宁、汉源、九龙及石棉等地,是当时西昌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白狼”羌是南迁诸羌中的一支,“白狼”是自称,即“布朗”,汉文古籍中称“笮”,宋明以后固定称西番。以“白狼”部落为首的部落联盟,是普米族形成的基础。本民族传说可以从另一个层面对普米族的族源作出印证。据普米族的传说,他们的祖先原来聚居在青藏高原,最早生活在昆仑山脉白雪皑皑的“崩崩木里瓦”的地方,是青海和甘肃、四川边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