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一、多种文化的交融 1.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我国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体。其产生是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果。楚国民间音乐和文化也是楚辞产生的重要基础。 2.楚辞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战国时期高度发达的楚文化在文学方面的集中体现。 3.楚辞既有楚国民俗和民间文学的丰富营养,又在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和理想方面深深地打着中原文化的烙印。 “信巫覡,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 楚怀王曾“隆祭祀,事鬼神”,企图靠鬼神的力量来退秦师。(《汉书·郊祀志下 》) 祭神的组诗——《九歌》 根据民间招魂词写作的《招魂》 二、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1.《楚辞》: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今所见称此名最早的作品是《史记·张汤传》。 由于战国时代社会的根本变化,私人著书的风气大盛。屈原的“楚辞”也就是在开始有了私家著述的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 2.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首先,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例如,“楚辞”中的句子末尾多用“兮”、“思”等字,这就是借鉴于楚声和楚歌。 其次,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楚国的巫歌,即“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祀神时使男女巫双扮作神与迎神者,互相唱和,这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 最后,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地道的楚地方言。楚声,即楚国的方言。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 屈原、名平。生活在楚怀王、楚顷襄王时代。屈原生平资料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 楚世家》、刘向《新序· 节士》。屈氏与楚王同姓芈,楚武王子瑕食采邑于屈,因以为氏。 二、屈原的思想 1.忠君爱国。2.独立不迁。3.上下求索。4.好修为常。 屈原汲汲以求的是以上四项的“全能”,力图将执着不舍的深切眷恋,不屈不挠的斗志意志,坚忍不拔的求索精神,好修不懈的崇高品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超越现实的理想模式、完人模式,是屈原的伟大、独特之处,亦是其痛苦、悲剧的根源。 遭到接二连三打击的屈原,面临的不是“进与退”、“仕与隐”、“成功与失败”的选择,而是“玉碎与瓦全”的选择。屈原以其生命与“修名”为代价,为我们自塑了一个完美人格的典型。 屈原的悲剧正源于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而他的矛盾正是他人格的体现,他的“美”的张扬,而他也就成为民族精神的完美特征。 三、屈原的作品 《史记》本传中提到的有《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怀沙》5篇。 《汉书·艺文志》载屈赋25篇,未列篇名。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所载也是25篇,为《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而把《招魂》列为宋玉名下。 现在一般认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二十三篇为屈原所作,《远游》、《卜居》、《渔父》伪托的可能性大。 关于屈原作品的分类,姜亮夫分为三类解读: 《离骚》、《九章》等为一组,大多有事可据,是屈原创作重心,带有自传性,乃情愫与事实纠合成篇。 《天问》为一组,是屈原思想与学术造诣、批判精神的表现。 《九歌》为一组,从民间祀神乐曲整理加工而来,是代人或代神表述,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 《离骚》、《九歌》两组,构成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第三节 离骚 一、《离骚》创作的时间 1.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把《离骚》创作时间放在屈原被疏之后,张仪之楚诈怀王之前。 《离骚》的写作时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也有人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 二、题旨 《离骚》篇名的含义,通行的有四种:1.遭遇忧愁。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2.离别的忧愁。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3.牢骚。游国恩认为“离骚”与“牢骚”双声通转,可能是一个名词的两种写法。(《楚辞通论》) 4.与愁告别。钱钟书:“‘离骚’一词,有类人名之‘弃疾’、‘去病’,或诗题之‘遣愁’、‘送穷’。盖“离”者,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与愁告别,非因别而生愁。”(《管锥篇》) 我们一般认为“离骚”解释为“遭忧”最佳。 三、《离骚》的内容 首先从自叙平生着笔,历数内美,论修明志。 其次,诗人全力揭露群小丑态。 再次,《离骚》通过上下求索,抒发自己“进”与“退”的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后,《离骚》抒发了“去”与“留”的矛盾与斗争。 四、《离骚》反映的思想: 1.存君兴国的美政思想。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