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泥坡隧道施工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灰泥坡隧道施工方案

四川省会东至河门口公路工程灰泥坡隧道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 批准: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乌东德水电站会东至河门口公路工程二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二年十二月目录一、编制依据11.1 编制范围11.2 编制依据11.3 编制原则1二、工程概况22.1 隧道设计标准22.2 地形与地貌22.3 地质条件22.4 地震效应32.5主要设计参数3三、施工组织33.1人员组织33.2机械组织43.3工期计划63.4材料供应6四、灰泥坡隧道施工方案84.1 施工准备84.2 施工流程104.3施工方法114.3.1边仰坡防护114.3.2支导洞施工114.3.3支导洞与主洞相交位置处理124.3.4洞身开挖124.3.5洞身支护164.3.6仰拱及仰拱填充234.3.7防排水施工244.3.8二次衬砌264.3.9洞内路面工程284.3.10隧道控制测量284.3.11监控量测304.3.12超前地质预报31五、隧道通风方案及空气监测、检测325.1 隧道通风325.2 隧道空气监测、检测35六、供电施工方案36七、质量保证体系377.1质量目标377.2质量管理制度377.3质量保证措施37八、安全保证体系388.1安全目标388.2安全管理制度388.3安全保证措施39九、火工品管理制度40十、经济对比41十一、雨季施工措施41十二、交通安全保证措施42十三、施工通讯方案42十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4314.1 一般措施4314.2 防坍塌应急预案4414.3防火灾、爆炸应急预案4514.4防涌水、突泥应急预案47十五、文明施工47十六、环境保护48一、编制依据1.1 编制范围四川省会东至河门口公路工程第二标段,起讫里程为K27+200~K43+078.417,线路全长16.101公里,其中K38+540~K40+980段为灰泥坡隧道。本施工方案的编制范围为灰泥坡隧道全长,共计2440m。1.2 编制依据四川省会东至河和门口公路工程第二标段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等。国家、省部和中国中铁集团有限公司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实施细则等。我方自行踏勘本标段施工现场和调查周边环境所获得的资料。我方拥有的人员和机械设备情况、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多年来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施工和管理经验。1.3 编制原则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遵守相关施工规范、标准及实施细则,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根据业主对工程工期的要求,合理地配置施工队伍、机械设备和工程材料等资源,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采用切实可行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本工程无重大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精心组织,科学管理,缩短工艺衔接时间,合理优化施工流程。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现场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减少环境污染。本着“永临结合、节约用地”的原则,临时工程用地尽量利用既有道路和施工正线线路。工程竣工后,对临时施工用地进行复耕和绿化。尊重当地居民风俗习惯,确保文明施工。二、工程概况2.1 隧道设计标准公路等级:三级公路;设计时速:30km/h;隧道行车宽度:7m;隧道建筑限界:净宽9m×净高5.5m,净空:9m(宽度)×7.6m(高度)紧急停车带净空12.25m(宽度)×7.6m(高度)。2.2 地形与地貌灰泥坡隧道段整体为一斜坡,地表坡脚30~50°,主要发育石龙大沟、红崖大沟等2条冲沟。隧道进口位于堆积层,上层为崩坡堆积层,下层为滑坡堆积层,出口位于一冲大沟NE向沟壁,沟壁陡峭,自然坡度30°。2.3 地质条件灰泥坡隧道测区范围总体呈单斜构造,岩层产状:走向300°~320°├NE∠10°~18°。岩体中节理发育,通过地表调查未发现有断层及长大结构面发育,岩体中主要见一组劈理面发育,走向355°~5°,倾NW或NE,倾角30°~65°,长度一般1~4m,面微呈弧形,无充填,线密度5~20cm/条。隧道测区分布泥岩、粉砂质泥岩等隔水层,地下水主要以裂隙水形式赋存。测区内仅在石龙大沟内见有地表水流。隧道区发育的不良地质主要为灰泥坡滑坡和红崖大沟滑坡。1、灰泥坡滑坡该滑坡位于隧道破体的外侧,滑体分为A、B两个区,滑体物质上部以碎石土为主,下部以块石、碎块石为主,结构较松散,滑体厚30~57m。下伏基岩为泥岩。其中B区滑坡前缘高程910~1080段,地形陡峭,物质结构松散,雨季常有崩滑解体现象。A区:滑体稳定性好,在各种工况条件下都处于稳定状态;B区: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时和正常库水位975mm时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在Ⅶ度地震时处于不稳定状态,灰泥坡滑坡位于灰泥坡隧道洞身段,隧道埋藏较深,以避开滑坡。2、红崖大沟滑坡滑坡位于鲹鱼河左岸,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