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郑国渠与都江堰
魏国的这次小高潮,如果按照传统史学的观点,不如认为是“信陵君”个人的政治高峰。似乎是因为这个“英雄”的横空出世,一下子扭转了关东诸侯一味被动挨打的局面。不过这个小高潮对于魏国来说,不如说是一次“回光返照”。在信陵君死后十八年(前225年),魏国终于还是亡于秦国之手了。这个时间顺序,让我们感觉到魏国的生死的确是系于信陵君一身,亦或信陵君如果活的长一点,魏国的国运也能够长一些。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其实信陵君救赵成功的大背景我们已经交待过了,秦国刚刚打完了一场战国史上最为艰苦的消耗战,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本身就有些强弩之末的感觉了。秦国的政治家也并非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长平之战后,并没有立即乘胜追击,一举拿下邯郸。如果不是后来秦、赵双方谈判破裂,秦军也没有这么快就打响邯郸战役。所以说,无论是现代战争,还是古典时期的国家对抗,最终打的都是一场后勤战。你的资源和补给能力,能够决定你是否能在长期对抗中,占据优势,这也就是所谓的“战略优势”。
如果从潜力和制度来说,秦国的战争恢复能力无疑是诸侯中最强的。不过秦人并不满足于此,他们需要对更高的效率,已快点结束中央之国的分裂局面。在诸多提高效率的方式中,有一种改变是最具战略眼光的,就是通过人力适当的改变地理环境,以提高生存质量和生产力,而这其中,“治水”又是最主要的方式。当年的大禹治水,以及魏、赵、齐等国在黄河下游修建大坝的行为,都可以归为此类。而地处黄河中游的秦国,相比于华北平原的诸候们,受到水患的机率相对较小。因此对于如何处理水利方面的问题,也缺乏足够的经验。不过这并不代表秦国就不需要和“水”打交道了。因为作为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你需要有一些辅助的水利工程,以让那些流淌在天然河道中的水,均匀的覆盖在平原之上,为秦国的粮食生产作出贡献。
在历史上,秦国分别在他的两大粮仓: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前者就是我们前面已经解读过的“都江堰”工程;而后者则是我们即将要解读的“郑国渠”。这两项工程对于秦国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秦国的粮食产量保守的估计也就此翻了一倍。如果我们把都江堰修筑的时间和郑国渠开建的时间,与信陵君两次战胜秦军的时间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其中的关联,两项伟大工程的建设时间恰恰都是在那两次战役之后的第二年。而秦国的战略重心由在前线的攻城略地,转到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粮食产量,进而提升国力上,可以说是从长平之战中所得到的另一个收获。正是通过长平之战,让秦国真正看清了后勤保障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不是粮食不足,赵国也不会冒然出击)。鉴于在今后的征服过程中,类似的大规模攻坚战还会有很多次,秦国需要事先作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将人力物力投入到水利建设中,实属明智之举。
正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那样,都江堰工程的修筑,更多的是有蜀国当年打下的基础,以及利用了当地人才的原因。而关中“郑国渠”的修筑过程,就要曲折的多了。这项秦国国内的工程,甚至牵扯到了国际政治,并将韩国给卷了进来。而这一切,都要从秦始皇登基(前246年)那年说起。
想必大家都听过一句成语叫作“饮鸩止渴”。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每次看到这句成语来,就会想到韩国和郑国。注意了,这里所说的韩国,不是现在的“大韩民国”,而是二千多年前位列战国七雄的“韩国”;而这个郑国也不是曾经在战国初期“小霸”过的郑国,而是一个名叫“郑国”的韩国人。
就韩国的地缘条件来说,算是战国七雄中最差的,可以说稍不留神就被周边的大国吞并了。我至今记得年少时看过的一个电视局中的情节,里面的韩王经常仰天长叹:韩国的天实在是太小了。其实韩国的天地小,只是一个问题,最关键的是他的位置实在是太居中了。正好处在秦人西出黄土高原的通道之上。因此为了能够生存下去,韩国人在外交之上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他们所想出的,最为“强大”的招术,就是派遣水利专家“郑国”,去游说秦国修建一条连接泾、洛两水,能够灌溉关中平原东部的水渠。这项水利工程也就是我们昨天所提到的“郑国渠”。
韩国人之所以会想到去帮助秦国解决农业问题,并非只是简单的向秦国示好。正如我们经常说的那样,一个国家的资源总是有限的。韩国人所想的,就是用这一项布耗日持久的大型工程,拖住秦国的人力、物力资源,以让秦国暂时无力向东扩张。而对于现在的秦国来说,在经历过十多年的密集战争后,也的确耗费了大量的储备资源,需要将注意力暂时转移到提高农业效率上来了。郑国为关中平原设计的灌溉方案,无疑是非常有诱惑的。因为关中平原虽然有渭水东西穿越。但渭水的位置注定是在关中平原的最低处(否则那些支流也汇不进去),而整个关中平原,其实是由沿渭水两段向南北延伸的大片阶梯状平原构成的,也就是所谓“台地”(当地渭之“原”)。这种地形使得水量最大,海拔最低的渭水,并不能够引水润泽整个关中平原。
郑国所设计的方案是在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与》课课练附答案.doc
-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和社会上册教案 乡风乡俗.doc
- (大纲版)第1章 区域经济学和新区域经济观.ppt
- (经典)足球球衣号码含义.doc
- (存档不建档)唐朝和五代十国钱币介绍.doc
- (已打印)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1.doc
- (按川教版)2013年中考历史试卷汇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doc
- (表演《元朝民族融合发展》话剧,表演人员为 -.doc
- +苏轼人品和词风.doc
- .对联中文化底蕴.doc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