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出自陶渊明典故
出自陶渊明的典故
三 径 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晋书·陶潜传》:“潜躬耕自资,遂抱赢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三径”,原指院子里的小路,后成为高人文士隐居之所的代称。一些不得意的文人或还乡官吏常把自己的田园喻为“三径”,以示归隐之志。
王维《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就成了高人逸士的代名词。
诗词中“五柳先生”除经常借指高人逸士外,“五柳”也成为高人逸士隐居之地的代称。变体有“五柳” “先生柳”“种柳”“门柳”“元亮柳”“五杨柳”“五柳陶”“五株柳”“筑室种柳”“陶氏门前柳”“柳飞彭泽雪”“陶潜柳”“陶宅五株”等。
王维《老将行》: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又《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归去来 “归去来”是《归去来辞》中一再重复的一句话,表示自己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是《归去来辞》的第一句话,因而经常作为归隐的典故引入诗歌。旧时一些诗人经历了宦海浮沉之后,常用此典以表示自己对世事的超脱态度。
唐、高适《封丘作》: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黄 花 指菊花。秋令在金,故菊花以黄色为正,称黄花,又,菊有“花之隐逸者”的称号。陶潜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所以诗词中常用“黄花”来比喻清高的性格、俊逸的风度,以及寂寞、孤傲的心情。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又《声声慢·秋情》: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东篱菊 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泛指菊圃或与菊有关的园林。诗词中用来表示文士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变体有“东篱”、“篱菊”。
李清照《醉花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 腰 原指仰人鼻息、屈身事人。《晋书·陶潜传》载,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诗词中常用此典表示自己不逢迎权贵,有傲骨,有气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北窗高卧 出自陶潜《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偶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北窗高卧”遂成为封建社会高人逸士怡然自乐的生活写照。诗歌中用来表示高逸的生活情趣。变体有“北窗”“羲皇人”等。
李白《戏赠郑溧阳》: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桃花源 陶潜《桃花源记》描绘了封建社会不满现实的知识分子所向往的“理想世界”。诗词中常用此典表达田园隐逸思想,或在遭离丧乱时以此来表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在有些诗歌中,“桃花源”成了隐士居留之地的代称。变体有“桃源” “避秦”“武陵溪” “桃源客” “桃花流水”等等。
唐、张旭《桃花溪》: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彭泽 陶潜曾为彭泽令,於是“陶彭泽”“彭泽令”“彭泽”“陶令”都成了后代诗人抒情的对象。他喜欢饮酒,《归去来辞》中有“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所以说“彭泽之樽”。
王勃《滕王阁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无弦琴 陶潜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自解归。自此躬耕田里,不复出仕,以琴酒詩书自乐。《晋书·陶潜传》对陶潜的个性与生活情趣有如下描述:陶潜……穎脫不羈,任真自得。……未尝有喜愠之色,唯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诗词中常用此典表达寄情琴书,欣然自得。强调超越声音,追求弦外之音。表现出蓄琴不抚、或援琴不在声、或蓄无弦琴的审美情趣
如:唐李益《闻亡友王七嘉夫寺得素琴》、岑参《春遇南使贻赵知音》等。
葛巾漉酒 《宋书·陶潜传》:“郡将候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陶潜自己酿酒,酒熟则取下头上葛巾来滤酒,用完后在把葛巾戴回头上。诗词中用“葛巾漉酒”这个典故形容爱酒成癖,嗜酒如命者,亦喻其人率真超脱。变体有“陶巾”等。 《元人散曲·景元启·殿前欢》:“‘葛巾漉酒’从吾愿,富贵由天。”
拂衣 陶潜29岁第一次出仕,“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何故?他自己作了明明白白的交代:“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饮酒?十九》)诗词中常用此典表示自己弃官归隐、躬耕园田。
李白《鲁仲连》:“吾亦坦荡人,拂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