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代戏曲和《长生殿》、《桃花扇》.docVIP

第一章 清代戏曲和《长生殿》、《桃花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清代戏曲和《长生殿》、《桃花扇》

第一章 清代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一节 清初戏曲 一、传奇:清代戏曲以传奇成就最高。 1、其中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的影响最大。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它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佐朝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协剧,以致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他们都来自社会的中下层,大多毕生从事戏剧创作,多写关注现实的政治局和时事剧,他们既精通音律,又熟悉演艺优人,剧作适合搬上舞台演出,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 作为清初苏州派的代表作家,李玉一生撰有传奇三十余种,今存二十种,《一笠庵四种曲》是其早期代表作,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又称“一人永占”。 《清忠谱》则代表着其戏剧的最高成就。 《千忠戮》与清初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伤感/B的审美思潮比较吻合,对《长生殿》、《桃花扇》均有影响。 《北词广正谱序》十八卷,是北谱曲谱中最完备的著作。 《清忠谱》 是李玉同毕万侯、叶时章、朱素臣共同创作的,它是以天启年间(1626)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的黑暗统治的斗争为题材的剧本。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汉宫秋》(元)马致远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琵琶记》(明)高则诚 《精忠旗》(明)冯梦龙 《娇红记》(明)孟称舜 《清忠谱》(清)李玉 《长生殿》(清)洪升 《桃花扇》(清)孔尚任 《雷峰塔》(清)方成培 李玉的《清忠谱》在戏曲史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①剧本基本取材于历史真实: 历史上确有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作者直接取材于现实的重大政治斗争作为剧本的题材,继承了《鸣凤记》的优良传统,为孔尚任的《桃花扇》创作提供了经验。 ②剧本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的英雄形象,这在戏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③剧本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把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场面直接搬上舞台,从而填补了戏曲史上的空白。 ④艺术上的其他特点:结构紧密,主线清楚。全剧以周顺昌同魏忠贤之间的生死斗争为主线,以颜佩韦等五人为拯救周顺昌发动市民暴动为副线,中间穿插魏大中、左光斗、扬琏等人的惨死,以及周顺昌儿子周茂兰寻父探监等情节,使全局结构严谨而不单调,纷繁而不散乱。 2、以吴伟业、尤侗等人为代表的文人派: 他们写了一些抒愤寄情作品,作品执意追求雅化,脱离场上演出实际。(词曲典雅,宾白艰深,难于搬上舞台。)作品具有明显的案头化倾向。 3、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 形式派:是清初传奇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以李渔为代表,把讲求戏曲的娱乐功能和写作技巧作为最高目标,李渔的戏剧理论精辟地揭示了戏剧艺术的内部规律,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标志,其剧本创作很好地体现了戏剧理论。 李渔(1610-1680),字笠翁,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戏曲理论家,也是极负盛名的喜剧作家(戏曲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喜剧创作的剧作家)。 他的传奇《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风筝误》、《凰求凤》等十种几乎全是喜剧,合称《笠翁十种曲》。 李渔的戏剧理论: 在戏剧理论上的贡献比在创作上的贡献大得多。主要见于《笠翁一家言》中的《闲情偶寄》,其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及《声容部》中的部分内容,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著作。 (二)清中叶传奇开始衰落。 清中叶后,传奇由于日益脱离群众。脱离舞台,脱离现实生活而开始衰落,被称为“花部”或“乱弹”的地方戏所取代。衰落的原因:比如:篇幅过长,情节发展过缓,曲调过缓过慢;更加成为案头之曲;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等。 二、杂剧: 到清代已成余响,但是创作杂剧的人仍然不少,代表作家有吴伟业、尤侗、杨潮观、蒋士铨。他们的作品大都是抒情类的短剧,是戏曲中的“抒情诗”。 蒋士铨是著名的杂剧作家,杂剧《一片石》、《第二碑》、《四弦秋》较为有名,同他的另外六部传奇,和堪为《藏园九种曲》 三、地方戏兴起: 清代中叶以后,古典的戏曲形式杂剧与传奇衰落了,各种地方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且涌进了北京、扬州等大城市,被称为“雅部”的昆山腔逐渐衰落,被称为“乱弹”的地方戏开始勃兴,终于占领了清中叶以后的戏曲舞台。 第二节《长生殿》 一、作者生平 洪div id=loadingADdiv class=ad_boxdiv class=waitingstrong文档加载中.../strong广告还剩em id=adtime/em秒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