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拥刘反曹思想是否正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述拥刘反曹思想是否正确

简述拥刘反曹的思想是否正确?为什么? 不正确啊,拥刘反曹的人是因为刘备是汉族宗室,怎么说还是汉家天下,而曹操则是乱臣贼子,正统思想在作祟而已。这话错了,刘备这汉朝宗室是自己认的,为啥他要说是中山靖王之后,因为这个人历史上子孙超多,所以概率上来说最可能。他很有可能根本不是汉朝宗室,即便是了,这也忒远了些。何况什么汉家天下,汉家的汉高祖刘邦,从前就是个痞子。至于反曹,则说他是篡位乱国,事实上,曹操虽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他是从来不曾称帝的人,最后反而是刘备称帝了。 汉朝都那个样子了,显然不能立名义上的君主而该拥立有实权有本事的人(西方就是这么做的,典出丕平献土),曹操和刘备谁更有本事?显然的,曹操。 你同意拥刘反曹的倾向吗?为什么? 历史问题很复杂的,通常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用“是非”,而多用“功过”。 至于所谓“正统”,在现代观念中其本身就很荒唐。 不过感情上我比较倾向于曹操。 三国中拥刘反曹是有现实原因的。三国本身其实是一本话本,也就是供说书人做材料的,而明时民间却多“民心思汉”(这一点我也比较奇怪)因此为了迎合听众,在内容上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偏向。 历史上曹操是个很有才能的人,曾任洛阳北部尉,洛阳是东汉都城,皇亲国戚极多,很难治理。但曹操一到任,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当时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即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操的治理才能,也体现了他不畏强权的人格和道德水准。同时也说明了他的狠辣。 诸侯会盟共讨董卓时,董卓为避锋芒,于是“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只有曹操引军西进,与董卓战于荥阳,终究寡不敌众,大败而回。这场战役虽然未免失之无谋,但曹操的忠勇热血,还是很值得赞扬的。 曹操善于治理国家。他大兴屯田,安置流民,发展生产,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人才问题上提出了“唯才是举”,打破了士族对官职的垄断,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此外,他本人也是极为出色的文学家、军事家。他还北击匈奴,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虽然后来取代了汉朝的魏国是曹操一手创立的,然而他依然是汉朝的第一功臣。正如曹操自己所说“若非我,不知称帝者几许。” 可见,曹操的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他在三国历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为什么三国表现拥刘反曹的思想 作者之所以“拥刘反曹”是因为民间正统的思想倾向。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寄托了渴望天下安定统一的政治思想;也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在思想上还较为突出地赞美了封建时代忠义等伦理道德规范。这几方面都使得作者必须以“拥刘反曹”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也谈《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一、“拥刘反曹”思想倾向形成的历史渊源??   《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既有作者主观思想的因素,也有客观历史原因。思想倾向即个人主观感情,属于思想领域范畴。但人是社会的人,不会也不可能孤立存在,他的社会属性,影响着决定着他的思想情感。任何一种思想倾向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孤立存在的,它必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因此,要探讨“拥刘反曹”思想倾向产生形成的渊源,应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1、是三国故事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   《三国演义》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素材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正史材料,即晋陈寿的《三国志》和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时裴松之的注。二是广泛吸收了民间传说和野史笔记中的记载,以及戏曲演唱等民间艺术的内容。据载三国故事早在公元四世纪时已开始在民间流传。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辑录了一些民间传说中的三国故事。唐代李商隐的《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描写的是一个小孩模仿当时说书艺人讲说的三国故事情态。这说明三国故事在九世纪的晚唐已广为流传了。宋代“说话”艺术的“讲史”中有专说“三分”的艺人。在北宋苏轼《东坡志林》中记载,“王彭曾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段记载不仅说明了三国故事此时已非常生动,而且“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也十分鲜明了。五代十国以后,在九至十三世纪的宋元间,戏曲、杂剧大为流行。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剧目有《赤壁鏖战》、《襄阳会》、《骂吕布》等(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宋以后到元明之际杂剧中的三国戏见于著录的有六十余种,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单刀会”、“白帝托孤”等。此时,《三国演义》中一些重要情节已经成为杂剧的著名剧目了。宋代张耒《明道杂志》记载:“京师有富家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缓之。”上述记载,可证明三国故事,在宋元时期已演变为多种艺术形式,登上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殿堂;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