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中小故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学中小故事

管理学小故事 团队精神——三个皮匠和三个和尚的故事 ???????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小庙也有三个和尚,他们看见这三个皮匠,气不打一处来,质问道:“凭什麽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凭什麽说‘三个和尚没水喝’?要修改辞典,把谬传千古的偏见颠倒过来!” 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却非要“讨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 ??????? 上帝一言不发,把它们分别锁进两间神奇的房子里——房子阔绰舒适,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内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每人只发一只长柄的勺子。 ??????? 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饿得要命,皮包骨头,有气无力。上帝奇怪地问:“大锅里有饭有菜,你们为啥不吃东西?”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呵!”上帝嗟叹着,又把三个皮匠放出来。只见他们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乐呵呵地说:乐呵呵地说:“感谢上帝,让我们尝到了世上最珍美的东西!”和尚们不解地问:“你们是怎样吃到食物的?”皮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是互相喂着吃的!” ??????? 上帝感慨万千地说:“可见狭隘自私,必然导致愚蠢无能;只有团结互助,才能产生聪明才智呵!和尚们羞愧满面,窘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 中国谚语有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又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今天的话题就是从上面两句谚语演绎过来的,它说的是一种缺乏和拥有团队精神的后果。我理解的团队精神就是一个集体中的每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发挥各自的能力,达到最好的结果。当然这两句谚语也不是绝对的。 ??????? 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的理解和对待这两句话,也是真正的利用团队精神去做好每一件工作的要点。 ??????? 我们可以分别把三个和尚和三个皮匠分别看成是两个团队 ??????? 三个和尚没水吃,并不是因为这几个和尚分别的有多么愚蠢,恰恰相反,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时候,他们知道可以自己利用自己或者同伴,为自己带来利益,而当三个人的时候,很明显,利益分配不均匀,所以就没有人愿意去挑水,或者是两个人去抬水,导致没水吃,这是典型的小农意识,是他们分别各自为战,自以为是的结果,所以说,这个团队是失败的。 ??????? 三个皮匠却恰恰相反的合理利用了各自的才能,没有各自为战,因为一个人的才智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三个皮匠如果象三个和尚一样,不共同的想办法解决,肯定也是一个失败的团队。而三个皮匠恰恰相反的变各自为战而团结一致,以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智慧去成功的解决问题,往往最后的结果“抵一个诸葛亮”,这要与三个和尚的小农意识有多大区别啊。 ???????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事实上你已经生活在一个团队里了,所以合作是必然的,任何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 ??????? 当今社会强调团队精神,就是这一种臭皮匠精神,却反映了我们大力提倡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何能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当今时代创造成功,屹立于时代的前列,克服小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就是这个时代所呼唤的精神,这也必将成为这个社会新的时代主题。 一、 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1、黄金台招贤 ????如何将企业治理好,一直是管理者的一个“研究课题”。有的研究有素,也就治理有方;有的研究无得,也就治理失败。要治理好企业,必须网罗人才,古代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